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近日,一场主题为“以法纾‘困’ 共护童行”的困境儿童法治保障基层法治观察活动,在杨浦区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举行。活动汇聚了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检察院等职能部门,人大代表、基层法治观察员、社会组织代表以及法律专家,共同探讨困境儿童权益保障的难点与对策。
01
帮助困境儿童面临的现实挑战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杨浦区全区在册困境儿童有78名,另有11名社会散居孤儿。当父母监护缺位时,最普遍也是最有利于监护儿童成长的方式,就是由亲属,尤其是祖父母,代为承担监护责任。然而,这些隔代监护家庭普遍面临经济压力和监护能力不足的困境。
实践中,常常碰到有些离异父母拖欠抚养费,给单亲母亲或祖辈抚养人带来沉重的维权负担和经济压力。 还有父母服刑状态,实际由其亲属照顾的孩子,如果要把法律监护权变更为实际的监护者,不仅手续复杂,时间长,亲属的意愿也不强。这就导致孩子要办理教育、医疗等手续时没有监护人签字,很难处理。
02
多方联动构建保障体系
面对挑战,不同单位通力合作,为困境儿童权益保障给出“杨浦方案”。区民政局建立了“区民政儿童社工-街道儿童督导员-居委会儿童主任”三级联动关爱机制,由专职社工对困境儿童定期探访,建立档案。同时,结合定期家访、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方式精准服务,重点走访家长残疾和由祖辈监护的特殊家庭,确保每位儿童都能获得持续稳定的陪伴。
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俞都都分享了构建“多元救助”体系的经验。他们通过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督促起诉等方式,联合区红十字会、政法委、民政、财政、残联、教育、公安、卫生、司法等十余个部门,以及团区委、区工商联、区就业促进中心等力量,聚焦困境儿童在生活、就医、就学、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全面有效的保障体系。
困境儿童不仅需要司法救助、心理辅导,还有申请低保和专项基金等需求。为全方位守护困境儿童,不仅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还要深入每个细节,关注孩子们柔软的内心。
03
为困境儿童筑起未来
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困境儿童的权益?来自复旦大学的陈岩燕副教授分享了英美国家应对儿童监护权缺失的经验。她重点介绍了“第三方监护权法规”和“特殊监护令”。陈教授指出,这些域外实践强调了国家作为“最终监护人”的责任,在制度设计中需要平衡儿童最佳利益、家庭关系延续性和监护连续性。比如,对处于青少年过渡期的儿童,监护支持服务要特别在意孩子敏感的情绪,正视曾经的创伤,引导他们融入家庭和社会。
与会各方围绕监护干预机制优化、法律援助路径畅通、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代表卢佳雯表示,作为儿童保护社会力量的一环,社会组织亦深怀使命与希望。从监护干预机制完善、法律援助路径优化、社会支持网络建构三方面提出了分级预防、主动护航及系统赋能的建议。市人大代表、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立夏认为,困境儿童权益保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当前存在着监护能力结构、法治保障力度、社会支持系统等多方面问题,亟待从立法与监督机制着手,形成以法治为基石、以服务为载体、以社会支持为依托的闭环体系。
未来,各部门将继续通力合作,创新方式,深入未成年人内心,让每一朵“未来之花”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文字 | 陈涛 张家琪(实习生)
图片 | 陈涛 张家琪(实习生)
编辑 | 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