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到希望
科学康复的每一步
“左腿肌力0级”不是终点
而是我们共同出发的起点
1年多前,43岁的张先生因胸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接受了急诊手术。术后第3天,脊髓缺血让他瞬间失去了双下肢控制——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仅残留2级,一纸“终身可能依赖轮椅”的诊断,将人生禁锢在冰冷的轮椅中。
TIPS
肌力评定等级
之后的300多天,他尝试了一切能抓住的希望:家庭医生上门、社区康复、针灸理疗……但左腿依旧纹丝不动。
术后10个月,他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坐着轮椅来到奉城医院康复科。
接诊当天,康复科为他启动多方位评估:
•神经电生理检查,精准评估损伤程度与定位,客观量化残余神经支配;
•康复医学:设定“神经重塑+功能代偿”双轨目标;
•心理:用“小步可视化”疗法重建信心。
1.手法治疗:针对患者的情况,治疗师先设定股四头肌、胫前肌、臀大肌、臀中肌等力量针对训练;
2.功能性电刺激(FES):精准刺激股四头肌、胫前肌、臀大肌、臀中肌等肌肉;
3.针灸:电针+温针交替,促进局部微循环;
4.气压:预防血栓;
5.居家闭环管理:治疗师每日指导居家训练动作,防跌倒、防痉挛。
▲从“静态”到“动态”
第14天,床旁徒手肌力测试,左臀肌力从“0”颤抖成“1”。张先生第一次感觉到臀部肌肉的“跳动”——那是0到1的质变。
▲拄双拐步行
▲独立迈步
如今张先生从只能坐轮椅出行,到现在可以拄双拐步行1000多米。
脊髓损伤的康复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可以晚,但终点不会缺席,他的康复之路还在继续。
康复不是回到过去
而是带着伤痕重新生长
致敬每一位像张先生一样的病患
每一次坚持
都在重塑生命的可能
从轮椅到双拐的距离
不是冰冷的医学数据
而是用勇气丈量的人生新高度
奉城医院康复科
奉城医院康复科是九院医联体康复中心,也是奉贤区康复医学临床诊疗中心,并与阳光康复中心联合成立“刘玲玉康复工作室”,可以解决多种康复问题,目前以运动康复、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等项目为特色。
已开展技术包括:姆瓦技术(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各关节药物及PRP注射治疗(包括颞颌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超声引导下关节腔注射及小针刀松解术,肌肉痉挛肉毒毒素治疗技术,卒中患者的物理、作业、吞咽言语及经颅磁刺激评估及治疗,产后康复,以及传统中医治疗,并擅长卒中、认知障碍及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等。
康复科咨询电话:17317281319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门诊地点:奉城医院1号楼3楼
•end•
往期精彩回顾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民生与民声”基层一把手“贤城贤治”融媒访谈系列节目海湾旅游区专场举行
打造政银合作新示范!袁泉会见国开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马东祺一行
盒马NB新店明日开业!看商圈、社区如何“铺路牵线”丨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
“文明的模Young”风采展示大赛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快来看看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