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诉求5分钟有回应、琐碎烦忧合力化解、新群体主动融入共治......在殷行街道第五综合网格,一场以“多格合一”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探索正铺展开来。
依托党建引领,通过机制创新、协同联动与共建共治,殷行辖区不仅实现了商户日常经营中“小烦忧”的快速响应,更让优化营商环境既有精度又有温度,为基层治理积累了鲜活实践经验。
机制筑基
构建“堡垒强”的快速响应闭环
“冰柜里的肉快化了!”清晨6点,中原路段商户服务群里的紧急求助刚弹出,由街区书记、网格工作站站长、路段长组成的响应团队已同步在线。15分钟对接居委、物业、电力公司,2小时恢复供电——这是第五网格运用“多格合一”机制化解商户“燃眉小急”的寻常一幕。
作为街道“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示范单元,第五网格将组织优势深植治理末梢——创新推行“路段长责任制”,把辖区精细划分为5条重点路段,构建“网格站长+街区书记+N名路段长”的专业团队,实行24小时在线值守,确保商户诉求“5分钟响应、即时对接、快速处置”。
记者了解到,依托网格党建联席会议机制,适时聚焦工单处置、商户需求、治理难点召开专题会议,今年已推动解决停车秩序、环境整治等“多跨”问题12件,形成“诉求收集—会议研判—协同处置—反馈评估”的闭环流程,让“堡垒强”的组织基础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前跑断腿,现在群里说句话就有人管!”中原路商户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机制创新的温度。数据显示,网格内商户诉求响应率达100%,重复投诉量同比明显下降。
协同攻坚
擦亮“街巷安”的共治底色
“装修垃圾堵门、停车乱象扰营、路面不平绊脚”,这些商户日常经营中的“闹心事”,在第五网格正通过“多方合唱”逐一破解。
包头路冷鲜店突发停电时,网格第一时间启动“三所联动”——街区党支部上门安抚情绪、城建中心协调电力抢修、司法所提供维权指导,3小时内排除故障,最大程度减少商户损失;面对彩票店门前停车乱象,网格长当即组织消防、城管、城运相关部门到现场“会诊”,协调周边居委、物业,2天内装上隔离栏,让“堵心点”变“顺心线”;老面馒头铺门前路面破损,施工力量48小时完成修复,踩上去踏实又暖心。
“不仅要解一件事,更要通一类路。”殷行街道第五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书记、网格长薛春笑介绍,通过梳理典型案例,正在逐步形成“问题研判—联动处置—跟踪反馈”的网格调度机制,推动“一事一议”向“解决一类事”转变。
今年以来,针对商户门前环境、停车管理等“三跨小微难题”,已陆续化解多件,多数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商户纷纷点赞,让“街巷安”的治理目标在细节中逐步落地。
共建共治
汇聚“人心聚、人气旺”的治理合力
“以前是被照顾的对象,现在是参与治理的一份子!”顺丰骑手小张边说边用手机拍下路边破损的井盖,上传至“殷你而行”志愿服务群。这是第五网格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共治的生动场景。
网格坚持“服务与治理并重”,在为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送上“夏日清凉包”“暖新客饭”的同时,依托全区首个“骑手小哥党支部”,组建6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通过“随手拍、随手报、随手查”机制,累计反馈路面坑洼、占道经营等问题23处,成为穿梭街巷的“流动探头”。
此外,网格联动中原街区党支部开展“非遗文化进街区”活动,让商户、骑手与居民共品文化味;每月召开“街事会”,邀请商户代表、居民骨干共商街区发展,推动太平洋生活广场开放共享停车资源,安答网红龙虾店业态环境提升,形成“商户得发展、居民得实惠、治理暖人心”的共赢格局。
如今,越来越多商户主动履行“门前三包”承诺,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的意愿有效激发,“人心聚”的氛围正催生出“人气旺”的活力。
从“15分钟响应”的机制创新到努力“解决一类事”的治理升级,从“流动探头”的共治参与到“街事会”的多元协商……殷行街道第五网格以党建为笔、以网格为纸,绘就了一幅“堡垒强、人心聚、街巷安、保障实、人气旺”的基层治理画卷。
下一步,殷行街道将持续强化网格党建统筹力,让贴心服务更精准、协同治理更高效,为杨浦建设人民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基层“网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