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介绍,海湾旅游区为奉贤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面积17.2平方公里,以金汇港为界,东部6.8平方公里纳入自贸区新片区,西部10.4平方公里为奉贤新城南片区。“奉贤有31.6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我们辖区内就有13.7公里的生活岸线。”她表示,在海湾旅游区可以迎接上海“第一缕朝阳”,呼吸上海“第一口新鲜空气”,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是上海最优质的地区之一。同时,区域内集聚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形成独特的“海资源”与“高校资源”双优势。
细数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海湾旅游区有国家4A级景区碧海金沙、上海市唯一优质的铁板沙滩涂渔人码头、国际风筝放飞场、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和索道滑水基地等。“近年来,我们举办了国际性A类赛事MXGP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国际性B类赛事索道滑水世界杯、亚洲音乐节、国际风筝赛、路亚英全国总决赛等国内外赛事,年均接待游客约100万余人次。”
“如何用好这13.7公里的海岸线,我们正在做两件事:‘添增量’和‘挖存量’。”对外,海湾旅游区立足长三角,与杭州湾沿海城市,比如浙江的嵊泗、岱山、海盐、慈溪等地,成立了“环杭州湾旅游联盟”,持续扩大“旅游朋友圈”。对内,优化渔人码头等商业业态,引进西酊红酒庄、海国夜市、海鲜大排挡等一批特色项目,不断打造滨海旅游的新亮点。
面对滨海旅游的季节性挑战,姚红表示,海湾旅游区已确立“一季游”变“全季游”定位,打造“春赶海、夏亲水、秋放飞、冬祈福”四季IP。“同时,我们将打造一批品牌赛事。”除了近期在碧海金沙举办了上海市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今年9月~10月,还将举办全国索道滑水锦标赛、中国路亚钓精英挑战赛、上海旅游节旅游风筝会等。“风筝会我们已经持续举办了27届,今年国庆期间将举办第28届,诚邀各位市民朋友们前来体验。”
围绕区域内高校集群,海湾旅游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姚红重点介绍了“海湾大学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设置紧邻大学城的1100亩C65教育科研用地,聚焦通用新材料、美丽大健康等产业。今年3月份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经信委和奉贤区政府联合下发了《奉贤海湾大学集聚区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奉贤区成立了南上海大学创新共同体,海湾旅游区也成立了“海湾大学城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服务配套”等方面,推进产教融合工作。
“但产教融合光靠政府和高校还不够,还要靠市场主体,也就是企业。”近年来,海湾旅游区不断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模式。联合区域内注册企业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区校企联动,成立了占地面积约30亩的阿莱德科技园。“里面有新材料研发中心和大学生创客中心,高校师生可以在这里就业创业、孵化落地项目,目前落地的校企合作项目有20多个,现在企业的总部也从静安区搬到我们这里。”
为留住人才,海湾旅游区设立全区首家“贤乐业服务站”,落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旅游实训基地,鼓励更多专家教授、和毕业生留下来。同时,优化人才配套服务。“未来我们将完成7.5万平方米社会租赁房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迁建、商业街改造提升等项目,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提升城市配套和服务能级,实现以城留人。”
针对景区、校区、社区、商业区交织的特点,海湾旅游区打造“上美海湾·五联工程”党建品牌(联委局、联毗邻、联部队、联高校、联旅游),通过“街区、社区、景区、校区”四区联动的载体,形成了“内外联动、多格合一”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
13.7公里的海岸线,也带来了每年防汛防台和旅游旺季时守护沿海安全的巨大压力。“我们做好海防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把人配足。”面对海防重任,海湾旅游区组建了三支队伍,“海防员队伍”“联勤联动队伍”“群防群治队伍”,共计150余人,形成了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工作格局。下一步将完善海防体系建设,在健全“常态+大客流”的机制下,通过AI等科技赋能,把“智慧海防”工作做扎实,守好奉贤海防的“南大门”。
针对珊瑚湾小区居民反映的电瓶车停放充电难题,姚红回应,今年已将“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列为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在包括珊瑚湾在内的三个小区安装270个充电口,项目预计年底前完工。对于商户关注的奉炮公路商业街改造,姚红介绍,将通过灯光亮化、设置网红点等打造消费新场景,方案优化后预计年底完成升级,让商业街更有颜值、更具烟火气。
“我们诚邀市民朋友们来海湾走一走、看一看,‘要游玩·上海湾’!”姚红在访谈尾声向公众发出热情邀约。随着海湾旅游区“四宜三新”蓝图徐徐展开,这座倚海而兴的活力之城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小开渔“鲜”声夺人!这个滨海小镇市场梭子蟹日销千斤
注意!奉贤发布一则航行通告→
青村锦绣黄桃甜蜜上线!200亩桃林直供,咬一口就上瘾
2025上海书展开幕,上海发布“2+8”薅兔毛攻略来啦!
奉贤新城这些道路正在建设中→,有你家附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