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在梧桐掩映的街巷,平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组织辖区亲子家庭开展“红色记忆寻根之旅”文明实践活动。穿梭于百年石库门之间,在中共一大会址、又新印刷厂旧址、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共同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将红色教育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让信仰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萌芽。
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讲解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1921年那个盛夏的故事:“就是在这里,13位代表聚在一起,通过了一份重要的纲领和决议,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像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啦!”一位小朋友轻声问妈妈:“妈妈,红日升起,是不是天就亮了?”历史的重量与童真的疑问交织,革命先辈开天辟地的勇气与初心,在这一刻变得可感可触。
走进又新印刷所旧址,历史的墨香仿佛从未散去。讲解员指向展柜里珍贵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瞧,封面上的小秘密——‘共党产宣言’?这可是排字师傅不小心留下的‘特殊记号’!”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在浅红色的封面上寻找着这个历史的“小差错”。当得知1000册宣言从这里飞向渴望光明的青年手中时,一位父亲感慨地对孩子说:“这薄薄的小册子,承载着点燃整个中国的思想火花。”
在复兴中路239弄冠华里的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历史的“暗战”氛围扑面而来。孩子们好奇地发现,这个挂着“启迪中学”牌子的三层小楼,竟是培养革命骨干的秘密基地。“为了安全,大家只能走‘神秘’的后门,连窗户都很少开哦!”讲解老师揭秘道。当听到周恩来、瞿秋白等伟人曾在此亲自授课,学员们学成后立即投身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甚至把小楼变成起义指挥部时,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原来,成为英雄,也要先好好学习!”一位少年坚定地说。
“带孩子在实景中‘触摸’历史,让红色教育自然融入亲子交流,比书本更震撼,”一位妈妈动情地说,“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幸福,源于百年前那群青年人的奋斗与选择。”
这场寻访,是为社区亲子家庭打开的一扇历史之窗。通过这种行走的文明实践课,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历史事件,更在家长陪伴下,感受着信仰的力量与奋斗的传承。当红色血脉在家庭中流淌,当家庭讨论从历史延续到当代责任,文明实践就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
文字 | 陈涛
图片 | 陈涛
编辑 | 陈露 吕昊雪(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