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因蚊子传播的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2024年全球报告登革热病例1400余万例,创历史新高。
省流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以输入性病例为主,集中在南方省份。
登革热多发于夏秋季,症状包括高热、疼痛、皮疹,重症可导致休克或出血热。
登革热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毒蚊虫。
清除积水容器(蚊虫孳生地)可降低蚊虫密度,预防登革热。
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电热蚊香液(片),穿长袖衣物、使用驱避剂可有效防止蚊虫叮咬。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 DENV)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高发季节为雨季及雨季后。全球每年约有3.9亿人被登革病毒所感染,约有2.5万人死亡。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要特征,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等南部地区。
登革热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 病毒,按照包膜蛋白E的抗原性不同,可将DENV 分为四个血清型。
得了登革热和感冒差不多?
登革热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相似,都表现为发热、疲乏、肌肉骨骼疼痛,很容易混淆。但流感是呼吸道疾病,多发于冬、春季,发病前会接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飞沫,且多伴有咽痛、流涕、咳嗽、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登革热患者发病前有蚊子叮咬史,多发于天气炎热的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无呼吸道症状。
登革热通常起病急,发热多持续2-7天,可伴有剧烈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眼眶(眶后)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皮肤发红,皮下出血点)等,退热期可出现全身斑丘疹。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出血。重症登革热以血管渗透性增加、低血容量和凝血机制异常为特征。
登革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症登革热通常需住院治疗。
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血清型的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这种病理效应被称为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效应(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导致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等重症。
怎么会感染登革热?
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传播媒介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目前上海市未监测到埃及伊蚊,但白纹伊蚊是本市优势蚊种。
埃及伊蚊:中胸盾片两肩侧有一对由白宽弯鳞形成的长柄镰刀状斑,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纹伊蚊:中胸盾片有一白色鳞片组成的纵条,图片来源于网络
埃及伊蚊(左)和白纹伊蚊(右)雌蚊,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播途径
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清积水、灭蚊虫,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的传播离不开白纹伊蚊,而蚊子的一生离不开水!蚊虫是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期(包括卵、幼虫、蛹)必须生活在水里。白纹伊蚊是半家栖的蚊种,多孳生于居家环境中的各种小型储水容器中,如桶、缸、罐、盆、坛、瓶、一次性杯、碗等,以及罐头盒、利乐包、可乐瓶等废弃物,另外竹筒、叶腋、树洞、椰子壳等植物容器,还有雨棚下凹槽、花瓶/花盆、冰箱/饮水机/空调托盘、废旧轮胎等。
翻盆倒罐,清除容器积水。
清理卫生死角,打扫容器垃圾(一个瓶盖或者蛋壳大小容器的积水中,就可以孳生媒介伊蚊),保持环境整洁 。
储水容器加盖防止蚊虫产卵孳生 。
水生植物、花瓶每周换水,清洗植物根系和容器内壁 。
及时倒掉花盆、饮水机、空调托盘中的水。
有蚊幼的水建议倒在向阳的地面,水分蒸发后蚊幼死亡。
轮胎尽量存放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在室外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户外废弃轮胎打孔。
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食蚊鱼。
疏通沟渠、雨棚下凹槽,防止形成死水,孳生蚊幼。
出门防虫咬,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依靠蚊虫叮咬传播,驱避蚊虫为第一要务!
前往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区要注意穿着浅色长袖长裤,裸露皮肤喷洒、涂抹驱避剂(驱蚊水),可以有效驱避蚊虫。
选择有纱门纱窗、蚊帐的民宿、旅店下榻,使用蝇拍、电蚊拍、蚊香、电热蚊香液(片)等产品防蚊灭蚊,下调室内温度(空调)可有效降低蚊虫活跃度。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5-9天。如果发病前2周内,您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工作或游玩,或者居住、工作的社区有登革热病例,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皮疹、头疼、肌肉痛等症状需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请尽快就医并且主动告知旅居史和叮咬史,以便医生准确诊治。
参考文献:
[1]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 杨舒然,刘起勇
[2]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登革热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 姜雨淇
[3]登革热疫苗研究进展 刘铁柱
[4]新发和输入传染病防治口袋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科普
供 稿:刘 曜
审 稿:朱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