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崇明旅游 > 文章详情

崇明这里走出了一条“花田共生”的生态致富路

转自:崇明旅游 2025-08-14 12:31:00

点击关注悠哉崇明,发现更美的崇明


以“一朵水仙花”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超百万元的向化镇北港村,在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下,创新性地建立集水仙花产、销、研于一体的村集体产业,打造了一村一品特色品牌“花香飘满发展路”。从村门口支起的两个简易大棚,到上万盆的年销量,小小村庄走出了一条“花田共生”的生态致富路。

百年花乡的产业觉醒

清晨的北港村格外安静,仿佛还未从睡梦中醒来,然而远处连片的水仙花田里不乏劳作的身影。“不像水稻、蔬菜这样的单季作物,水仙花要经历三种三收才能开出馥郁花香。”北港村党总支书记施庆前介绍,水仙花在地里种半年后,需要收起来于通风干燥处“藏”半年,第二年种下去再收起来,如此往复三次,等到第四年的时候才能保证种球的开花率。

作为中国水仙三大品系之一,崇明水仙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花葶挺拔、花香清雅、花期持久而著称,与漳州水仙齐名,素有“南漳北崇”之称。2023年,在向化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港村党总支牵头、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成立“上海向芯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尝试水仙花的规模化种植,并结合水仙三种三收的生长特性,在水仙“休眠”时期轮茬种植国庆稻,实现一地双收,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改良了土壤,提升了水稻品质与亩产效益。

施庆前介绍,现在北港村脚下的土地是在1978年围垦造田而成,村民则是在1980年由向化本公社各个大队的移民迁居而来,当时共有150户380人移居至此并组成北港大队,于1984年正式更名为北港村。虽然北港村是“移民村”,但村民凝聚力不容小觑。在村集体的带动下,共有20余户村民加入水仙种植产业中来,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6亩扩展到60亩,家门口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今年,村里还配套建设了智能冷库,实现花期精准调控,让水仙能在元旦、春节等黄金档期错峰上市。

“花经济”绽放共富新图景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使崇明水仙走得更远,北港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花香飘满发展路”,注册申请“瀛北花港”品牌,依托镇级“崇明水仙花传承与发展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水仙栽培技术,做优水仙栽培。

拓展营销市场,渠道打通是关键。“为打通优质销售,村委班子多方发力,主动探索电商赋能新路径。”施庆前介绍,北港村打造了“北港好物”专属直播间,由村党总支书记创建“江边半农”抖音账号,村“两委”成员售前售后全程跟进。在水仙上市的重要节点,施庆前常常变身主播亲自上阵,通过短视频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展水仙的销售范围和渠道。截至目前,已直播带货10场,累计销售额30余万元。

在村民和村集体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北港村的水仙花销售情况节节攀升。2023年底,北港村第一批崇明水仙商品球产出并以礼品盆花形式销往全国各地,累计销售5000盆,销售额达155万元;2024年底,北港村第二批崇明水仙商品球产出并以礼品盆花以及造型水仙的形式销往全国各地,累计销售10000盆,销售额达36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发展壮大,农户每年每亩净利润在3000元左右,同时还增加了3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户致富增收。“通过参加展览和建立品牌,崇明水仙逐步打开了市场,2025年的目标是达到12000-13000盆。”向芯花公司相关负责人陈顺法介绍。

花田变“秀场”,乡风有“花”样

在北港村,水仙花不仅是富民产业,更成为文旅融合的“引路灯”。为充分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北港村因地制宜打造百亩花海“北港水仙湾”,修建崇明水仙文化展示馆、水仙雕刻室,举办水仙文化旅游节,开发精品研学、旅游、露营等线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为方便游客居住,北港村将12栋民房打造为具有向化特色的民宿集群“乡隐居”,每栋都采用独栋独院设计,新中式的设计风格融合沪派民居的江南特色,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乡村居住体验。“‘乡隐居’民宿群单日总计可接待游客160人,游客的汇入为周边居民开辟了新的收入渠道,带动了村民增收。”施庆前介绍,“乡隐居”的模式既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对乡村的侵蚀,又让村民在文旅开发中获得实惠,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施庆前介绍,村里用集体收益修建了花田步道、研学基地、生态停车场等,去年接待研学游客1.2万人次,二次消费收入超百万元。游客的驻足停留,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注入更多活力。

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全面发展,乡村风貌也发生了巨大改观。自2023年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以来,北港村先后开展集中整治40余次,杂乱无章的农家小院已成为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生态家园,“小三园”建设村域全覆盖。乡村驿站、骑行驿站、健康小屋等七个驿站改造完成,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纵观北港村这几年的变化,最动人的不是账本上的数字,而是村民谈论“自家水仙”时眼里的光彩。产业振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民房墙体上的家风家训等文化元素无不彰显着这个村子蓬勃向上、向善向美的凝聚力。

挖掘区域优势,开发乡土资源,北港村以创新融合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繁荣发展,打开了“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密码。下一步,北港村将继续用活集体经济的“金钥匙”,通过产业招商,打造“北港美食街”,举办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气活动,加强岛内外人群引流,提升乡村知名度,为乡村振兴持续增添活力。

来源:上海三农

编辑:施琦蕾

审核:邢峰

·热门推荐 ·
用英语玩转崇明!这场超酷的“艺”起旅行沙龙,燃爆这个暑假!
躲进竖新的清凉里,解锁一夏的惬意!
伏季进补吃羊肉,崇明品牌受青睐
玩乐新体验!来崇明这里解锁仲夏夜新玩法~
看展!铭记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