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体育局联合区文化旅游局执法大队、区应急局、区教育局、区游泳救生协会等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监管协调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对全区98家夏季游泳开放场所开展了全覆盖安全检查工作,并正式公布检查结果。
本轮安全检查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对救生人员排班上岗、从业人员资质、场所内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监控设备回放、水质检测情况等方面重点关注和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其中,表现较为突出、各项工作规范到位的场所名单如下:
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仍有个别场所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管理混乱、泳池卫生环境杂乱、救生人员缺岗等问题,区体育局已在现场责令场所立即整改,并约谈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开展自查自检。责令整改场所名单如下:
未来,作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区体育局将持续深化监管协调机制,督促全区游泳场所落实主体责任,为健身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游泳场所。
但在享受清凉的同时
注意安全第一!
这些安全小贴士请收好
1.做好充分热身,避免突发损伤
游泳前需进行5—10分钟热身,通过动态拉伸(如手臂绕环、弓步走、高抬腿)激活肌肉和关节,降低水中抽筋、拉伤的概率。水温通常低于体温,下水前可先用冷水拍打身体,让身体逐步适应温度变化。2.控制时长与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快,初学者每次游泳建议控制在30—40分钟,熟练者也不宜超过1.5小时,避免因体力不支导致溺水风险。3.做好防晒与补水,保护身体机能
游泳时身体会通过呼吸和皮肤隐性出汗流失水分,上岸后应及时补充温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冰饮刺激肠胃。4.选择正规场所,遵循安全规则
务必在有救生员值守、资质齐全的正规泳池游泳,避开野外河流、湖泊等无安全保障的水域,防止水流湍急、水温过低或水底杂物造成危险。5.注重个人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下水前先淋浴,减少身体表面汗液、污垢对水质的污染;游泳后及时用温水洗澡,并用眼药水清洁眼部,避免细菌感染引发红眼病、皮肤炎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