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过城市的“边角空间”?它们或许是小区围墙边杂乱的灌木丛,或许是高架桥下积灰的闲置空地;也可能是桥下堆满杂物的空间……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恰恰是市民日常接触最频繁的“城市界面”。
8月12日,马桥镇以“城市‘金角银边’让美好‘触手可及’”为主题,在华润有巢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马桥镇基层实践站举办了一场“人民城市议事厅”基层治理大讨论,来自区镇两级政府部门、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及专业机构的80余位参与者,围绕城市微更新与社区治理展开深度研讨,共商城市公共空间提质新路径。
闵行不乏占地广阔、功能完备的城市公园,但居民们涉足最多的,往往是小区旁的口袋公园、街角的绿地……它们面积不大,却像毛细血管般渗透进日常生活。这些空间的品质与功能直接影响着市民的日常体验。
“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大量沿街、沿河、沿绿带的围墙等‘边角空间’的闲置或低效利用,不仅拉低城市颜值、浪费资源,更可能造成功能断层、公共服务不足、生态恶化等。”马桥镇城市建设管理中心主任袁涛介绍,“金角银边”建设需求包括口袋公园、城市雕塑、街景小品、休憩座椅、围墙美化、灯光建设等微更新措施。
现场,来自四季悦园的一位居民提出:“我最近正在帮女儿带孩子,即使小区内有儿童游乐场所,但遛娃的时候,还是愿意去更远的地方走走。我发现小区附近的公园没有儿童游乐设施,希望可以增设一些,满足我们家长的需求。”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我更关注运动设施。”一位来自乐康苑的居民表示,小区周边的绿化虽然好,但缺少运动设施。自己经常去学校里打球,但晚上里面的灯光不足,非常暗,而自己又只有下班后才有空去运动,非常苦恼。
除了缺少设施,部分已建设的“边角空间”也亟须更新。近日,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在基层调研活动中发现不少问题,一位学生现场提出:“富昆小区旁的沿河步道年久失修,路面有部分是石子铺的,坑坑洼洼,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健身器材看起来比较陈旧,是否应该要更换了?”
马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马桥镇持续加大公共空间建设力度,满足市民多元化的休闲健身需求。针对市民反映的设施破损问题,将组织人员现场查看,落实优化措施。
“马桥镇水系丰富,很多桥下的空间也应该被利用起来。”银春街区党支部书记王晓敏表示,很多桥洞被堆放杂物,或者沦为停车空间,可以适当增添一些文化设施。一位学生则建议在里面设置图书角,供附近的居民免费取阅。在讨论过程中,“提升文化氛围”被多次提及。这片土地拥有4000年历史的马桥文化,董其昌、钮永建、马桥土布、马桥豆腐干、手狮舞等,无一不体现着它的深厚历史底蕴。如何将它们融入“金角银边”的建设中,大家各抒己见。现场,一位老师表示,学校的围墙便是个展示文化的空间,可以在上面按主题分类,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来展示。此外,小区围墙也可以利用起来,让更多新市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马桥的历史。“我认为还要通过设计一些互动装置,让居民更有感受度。”马桥镇人大代表吴春燕表示,马桥不缺文化,有趣的互动形式可以让大家更直观地体验马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上海绿化指导站李向茂科长表示:“在建设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本土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也应巧妙融入,让这些空间里既展现地域特色,又彰显城市精神。”“金角银边”的建设多具公益属性,投资回报周期长,依赖政府资金的模式难以持续,且建成后的养护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邻松街区党支部书记徐小燕提出一个思路:“在巢栖口袋公园建设之初,我们街区便与区域内的6个党支部进行了共建,由企业认领公园内的树木,负责后续的管养。我认为,居民与社会组织可参与进来,例如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参与‘金角银边’里设施日常的巡查与简单的维护。同时设置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金角银边’的选址、方案设计都应多听取居民的意见,这是一个‘聚智’过程,为建设者打开思路。”上海交通大学周武忠教授表示,建设“金角银边”应遵循“好用”的原则。此外,还应关注残疾人群体的需求,进一步展示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