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解放日报5版报道“一个酬金制小区如何成为‘别人家小区’?”,具体内容详见↓
据记者观察,王瑛在小区很受欢迎,主要源于她和她的团队优秀的“解题能力”。超龄电梯是否要换、充电桩怎么安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如何有序停放,春申复地城一期全部找到了解法,并一一落实。
两件喜事
春申复地城一期位于闵行区莘庄镇,2003年竣工,常住居民716户、近1900人。无论“外观”还是“内胆”,都显得比同龄小区“年轻”。
小区今年的一大喜事是,34台“超期服役”电梯全部更换成功。“换梯要使用维修资金,难的是如何让低层和底层业主点头同意。”王瑛介绍,业委会和换梯小组一起讨论,根据不同房型设计了不同的补贴方案,组织业主对补偿方案和维修资金的使用进行征询表决。
王瑛说,165名换梯小组成员尽心尽职参与了换梯全过程,在业委会的全程指导下,采用个性化费用补偿方案,充分考虑到了高、中、低层业主的利益平衡,最终,小区使用自筹资金换梯1台,使用维修资金换梯33台,表决同意率几乎都是100%。
记者注意到,换梯小组成员有165名,也即几乎每10位居民中就有1位换梯小组成员。
第二件喜事是,今年5月成功安装3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件事也没那么容易,开油车的车主并不那么支持,不开车的居民担心“对宠物有影响”。去年1月,小区业委会成立充电桩工作小组。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当年11月将充电桩安装草案交业主大会讨论,最终通过表决。
王瑛说,为了给大家有个接受的缓冲期,业委会开会决定将充电桩分批安装。第一批30个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于今年5月18日交付使用。业委会还专门组建了近150人的“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微信群”,由小区物业进行维护调配。
两件喜事的背后,彰显了小区业委会的组织能力、筹划能力。他们善于攻心,懂得化解,而最擅长的就是“做账”能力,换梯、充电桩能够安装成功并持续维护,也离不开物业的支持,“因为我们实施的是酬金制。”王瑛说。
选酬金制
春申复地城一期采取酬金制,最初是被动之举。
“2016年前的小区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小区志愿者华叔说。当时小区所有物业服务人员仅8人,因疏于管理,各种矛盾涌现。
那时,小区有两个通行口,外人可随意穿行;公共设备从无维护,经常断水断电,业主报修物业也不回应;小区本来有水景、中央水池,但疏于打理,脏乱不堪;为了省钱,物业把需要清运的建筑垃圾扔到地库,业主没有地方停车;邻里关系非常冷漠。凡此种种,导致小区房价比隔壁小区每平方米要低5000元左右。
2015年6月,小区第三届业委会全体成员集体请辞,小区事务一时陷入僵局,只能由居委会暂行代管。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得知王瑛是外企老总,还是中共党员,决定举荐她为业委会委员候选人。2016年2月,春申复地城一期第四届业委会成立,王瑛担任业委会主任。这届业委会7名委员中有5名中共党员。同年小区召开业主大会,决定不再续聘原有物业,引进新物业。
机缘巧合,正逢万科物业初接外盘,想通过打造标杆的方式打响品牌。最终,万科在小区路演中标,但他们要求采取“酬金制”,按照10%比例提取酬金。
甲方“归位”
所谓酬金制,是一种与物业合作的模式。按照酬金制的规则,物业公司在收取物业费后,提取8%—12%作为其提供服务的报酬,余下的大部分费用的管理权则落到业委会手中。
这意味着,业委会必须全方位挑起物业费用收支管理以及公共收益管理的重担,小到日常维修物料的采购、保洁绿化费用的支付、员工的人工支出,大到大型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资金筹措,并且盈亏结果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
为了把账对清楚,小区业委会设计了一份《物业收支对账表》,“要让业主明明白白地消费”。王瑛和业委会成员将信息事无巨细做进了表格——业委会办公室的文件柜里,密密麻麻堆满了表格,《全年预算表》《物业收支表》《物业工作计划表》《物业人员排班表》《物业资产表》。每一份表格,都有来自业委会和物业企业的双公章确认。并且每个季度,业委会都会将对账表张贴到公告栏公开。
同时,业委会每年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物业财务管理进行审计,且向全体业主公示。为了让这本账更公开透明,2024年,小区业委会和万科物业一同在银行备案,采取“双U盾共管账户”,一个U盾在业委会手里,一个U盾在物业手里,每一笔要拨出的钱,必须先由业委会点击确认后,物业才可以确认。“也就是说,小区的财权回到了业主方手中。”王瑛说。
业委会还轮班对物业进行监督检查,每个楼栋都有对应的微信群,物业管家和业委会成员都会入群。
账本清晰、信息透明,业主通过业委会拥有财权和人事权。可以说,在酬金制下,业主成为小区真正的“主人”。“我们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业委会审批,无论是在合同上还是现实中,我们是乙方,业主才是甲方。”春申复地城一期万科物业经理方金良说。
物业争气
在传统包干制下,由物业公司控制盈亏,物业的积极性大多在降本上,很难主动增加小区服务投入。
在酬金制下,管理盈亏的权责落在了小区业主手中,增加服务的主动性大大增加。“通过细化奖惩制度,允许物业有偿增加小区服务,且由业委会主动把关筛选,就能有效调配物业服务范围,实现以业主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王瑛说。
以养老问题为例。春申复地城一期属于纯老家庭的老人有50名,养老服务需求迫切,尤其是吃饭问题。小区先是召集了一批志愿者,重点为70岁以上老人送餐。“送一段时间不难,但要做到送餐常态化,仅靠志愿者维系还不够,必须要得到物业支持。”王瑛表示,业委会为此开会讨论,决定让小区物业管家承担送餐前订单和购买职能,并给予每月500元的补贴。
万科物业为老人服务的物业管家代号为“麦冬”,“麦冬”潜伏在小区大大小小的微信群里,老人有了诉求,在群里“@麦冬”,立刻会有回应。
“我们的物业很争气,”王瑛介绍,“麦冬”经常做权责以外的服务。小区更换电梯时,“麦冬”就背着老人上下楼,还会代扔垃圾、代叫车,紧急时还会自己送老人去医院。“我在小区已经干了8年,感觉这里像家一样。”现任“麦冬”坦言,和小区居民相处融洽。
这只是小区变化的一个缩影。此前小区的一连串问题,在“酬金制”管理下一一化解。最先,小区南北门装上门禁,不仅管住了人员流动,也给停车改革提供了实施条件。
小区有600多辆车,最初,居民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抢车位。后来在业委会牵头下,小区建立了统一的停车管理群,持有车位的业主如当日不用车位,则会被鼓励将情况通知车位调度员。“如有业主晚上需要车位,可以在群中通知车位调度员,由调度员统一协调、引领居民有序停车。”小区保安队队长张建喜介绍。在微信群中,车位调度员实时进行响应和调配,业主不再需要私下协商,在缓解小区停车难的同时,更让居民友爱互助。
经过多年的小区和谐文化建设,如今春申复地城一期已经成为“别人家的小区”。每日清晨,“麦冬”驾驶着由小区志愿者爱心捐赠购置的车辆,前往社区食堂精心挑选饭菜,再由志愿者接力,将热气腾腾的餐食逐一送到老人家中;每周末,志愿者们准时拿起理发工具,为老人修剪出整洁利落的发型;此外,不定期组织为纯老家庭做上门清洁、缝纫帮扶、金婚照拍摄等活动,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贴心帮助。最实在的变化,是房价的攀升,小区房价稳稳站在了区域第一梯队,每平方米比周边同类型商品房高出3000元以上。
看到小区的变化,记者对王瑛竖起大拇指说:“春申复地城的案例可以推广出去!”一旁路过的一位业主笑着指正:“‘一期’这两字可不能漏!小区的变化真的‘一天一地’,我们亲眼看着王主任和她的团队忙到凌晨2时,功劳可不能被抢了去!”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