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二十届“银蛇奖”颁奖典礼举行,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王阳贇获“银蛇奖”三等奖。 //王阳贇// 中共党员 博士 硕导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盆底及男科疾病诊疗中心 负责人 泌尿外科 副主任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尿控盆底疾病诊治分中心主任 副主任医师 从临床突破到技术革新 让高难手术变“精准艺术” “王医生,我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出门了!”一位老年患者术后复查时的感慨,道出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共同心声。这类被称为“社恐”的疾病,曾让无数患者因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闭门不出。王阳贇带领手术组实现的98.22%手术治愈率,正为他们重获生活尊严开辟通道。 在盆底重建微创手术领域,王阳贇团队以保留神经、性功能为目标,并针对传统手术中易损伤直肠的问题,创立“LOCKing-TYPE”技术,将四级手术并发症降至0.65%,患者满意度高达95.05%。 “有些盆底重建手术有直视盲区,对手术医生手感的要求很高,既要稳、准、巧,更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要考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她的团队以术后低复发率及生活质量高改善率成为了患者有口皆碑的“盆友圈”。如今,王阳贇获4项相关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在上海本地推广,更走进云南、新疆等地基层医院,让当地医生也能精准掌握高难度手术。 从康复疗法到设备改良 让治疗成本降一半 “传统康复疗法有效率仅30%—42%,很多患者花了钱却看不到效果。”这一临床痛点促使王阳贇深耕康复领域。她首创的盆底优化训练疗法,能明显改善盆底肌肌力与全身代谢状态,将尿失禁等疾病治疗有效率提升至71%—80%,被《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列为推荐疗法。 更令人称道的是其显著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国家发改委课题研究显示,该疗法人均治疗成本较电刺激治疗减少3192.4元,降幅达47%。目前,这项经济有效的疗法已在全国12省17家医院应用,中央电视台《十分科学》栏目对此进行报道,受益人群超百万。 针对现有康复设备调节不便、定位不准的问题,她带领研究生团队改良的盆底电生理设备,将康复有效率从65%提升至81.6%,相关3项专利成功转化。 从三级医院到社区诊室 打造“上海模式”解民忧 “家门口就能做盆底筛查,不用再往大医院跑了!”居民李阿姨的体验,正是王阳贇团队打造的盆底疾病管理网络的生动写照。2024年,她和14家社区医院盆底团队完成全区10665人次筛查,这个覆盖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合13个学科的诊疗网络,开创了全市首个区域盆底疾病“防—筛—诊—治—康”闭环模式。 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王阳贇将优质资源下沉社区。通过标准化培训,社区医生能开展基础筛查与康复指导,疑难病例则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闵行区盆底中心主中心,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高效体系。 从手术医生到科普先锋 让健康知识触达百万家 手术台之外,王阳贇的另一个战场是健康科普。她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个女性医务工作者盆底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利用MRI三维重建技术为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提供新依据,主编5部科普著作、参编2部全国行业专家共识。 作为中国科协科普中国专家,王阳贇将性健康与盆底知识送进校园,开展公益授课超百场;通过国家共建老年慢病科普基地等平台,她带领团队创作的科普内容触达百万受众。“医学不仅要治病,更要治未病。”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供稿:区卫生健康委 编辑:陈美玲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