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走基层丨天蟾逸夫舞台的N个“想不到”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8-12 14:18:22

在上海,也许很难找到一个像天蟾逸夫舞台这样的剧场,观众和工作人员真正“亲如一家”。就如其文化理念“我的剧场我的家”所传递的那样,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在此流泪、欢笑、喝彩;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在看戏中被照料、被呵护、被融入。天蟾,是全市最早拥有两位五星级服务员的剧场。

“想不到”之一:
叔叔阿姨把手机密码也告诉他们

蒋颖萍,天蟾两位五星级服务员之一,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天蟾工作至今。

她手里有一本簿子,边角都翻得起卷了,上面密密麻麻誊写着一些老观众的联系方式、座位需求。“尽管现在都是线上实名制售票了,但很多老年人不懂如何操作电子设备,所以我们还是保留了帮助老观众购票的传统,碰到他们喜欢的演出要开票了,我们就会给他们打电话,甚至垫付钱款。”

观众赖阿姨的名字旁画有一颗小星星,以示“重点关注”。蒋颖萍说,80来岁的赖阿姨是天蟾的“熟面孔”,最早和丈夫一起来看戏,后来丈夫走了她就一个人来,因为儿子在国外,来天蟾看戏对她来讲就像是一种生活上的寄托。

“电话留票的老观众,我们一般会在前一天再次致电提醒不要忘记演出,遇到过几次赖阿姨迟到的情况,了解到她记性变得不太好,我们就会算好她的出发时间,当天6点半再打电话提醒她该出门了。”蒋颖萍说,他们早已和许多观众亲如家人,为了方便,“很多叔叔阿姨甚至一定要把手机密码告诉我们,把我们当自己的‘囡囡’一样。”

“想不到”之二:
每场演出天蟾都有一位“固定观众”

虽然近年来戏曲观众的年龄层有所降低,但中老年观众依旧是天蟾的消费主力。如何保障他们的观演安全,始终是天蟾最重要的工作。

“有一回在演出期间,一位观众从楼梯上下来,我们迎上去,他一开始只说自己想去上厕所,但我们看他状态非常不好,劝他给孩子打电话也不愿意,最后我们还是执意打了120陪他去医院,直到家属来了才离开。”蒋颖萍回忆,后来回访得知老人是心梗,还连夜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每场演出天蟾都有一位“固定观众”——来自上海文艺医院的全科医生。这是剧场方自掏腰包请来的医护人员,以应对现场观众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这也是上海唯一一家这样做的剧场。

夜深了,舞台上的大幕拉起,人文关怀并未落幕。不少老人是独自一人来天蟾的,散场后,工作人员会一个个帮助他们用手机打车并且送到上车点。“老戏迷敢于只身出门看戏,家属愿意把老人‘托管’在这里,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大家对天蟾的放心和认可吧,我们当然不能辜负了这种信任。”

“想不到”之三:
服务员们“十八般武艺”

在老戏迷的圈子里,林嬿被称作“上海滩戏曲指南”。她是上海市演出场馆首位五星级服务员,如今更是升级为首席五星级服务员。

“戏曲指南”的名头当然不是虚得的。在天蟾全年近300场演出的每一天,林嬿的身影穿梭于剧场的各个角落:在前台,她忙于维持入场秩序,一句又一句、不厌其烦地叮嘱观众注意安全;在场内,她时刻准备好处理观众争执、不听劝阻等各类突发事件。她就像一个枢纽,把能量“辐射”到剧场的方方面面。

不要以为剧场服务员的工作就是检检票、领领位,维持维持秩序。在天蟾,要与观众“亲如一家”,一个服务员没有“十八般武艺”还真的做不到。

曾经有一位脑瘫观众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天蟾,“他是个快20岁的小伙,很喜欢看戏,北京、天津、南京都去过,那时候第一次来,买的座位并不能放置轮椅,他妈妈抱不动,我们的工作人员把他抱到座位上。然后就建议他买哪块区域,后来他来了我们就提前去后门接他,给他准备好演出册,免得再跑。”

干完了跑前忙后的“体力活”,还有不少考验“脑力”的工作要“计较”。

林嬿记得,曾经有位观众端着一个装满热水的纸杯,在开演前匆匆赶来,被拦下后非常生气,差点和工作人员起争执。林嬿见状赶忙上前,“我耐心问她为什么要带这杯水,她告诉我因为刚才在附近吃饭,马上要吃药,就问商家要了杯热水,但是水太烫了。我说这简单,我拿了瓶矿泉水给她,让她兑了杯温水就解决了。”

更多“想不到”,
林嬿的师父和走进天蟾的孩子

采访天蟾逸夫舞台,有太多的“想不到”了。

你可能不会想到,林嬿曾拜大名鼎鼎的全国劳模陶依嘉为师。虽然两人岗位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一致的。“我的老师在医药柜台内外坚持为民服务,她告诉过我,服务精神就是永远不厌其烦,永远想方设法地急他人所急。”

在林嬿的带领下,天蟾逸夫舞台最先成为全市拥有最多五星级服务员的剧场,还成立了“林嬿工作室”。在领军人物的“传帮带”下,逐渐建立起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专业服务团队,其中更是不乏“00后”。

你可能也不会想到,他们和刚入行的林嬿遇到的困难并不同。随着观众年龄层的降低,礼宾在剧场中遭遇了另一桩烦心事——盗摄。

“有些人来就是专门拍摄的,对我们的劝阻置若罔闻。年轻的礼宾有时候就会气馁,我告诉他们‘不要畏难’。十多年前,当剧场开始禁止饮食的时候,我们也遇到过各种不理解,但最终这种观剧礼仪还是被接受了。所以还是那句话,耐心解释,一定会有更多观众能理解的。”

你可能还不会想到,如今越来越多儿童也走进了天蟾。“有的小朋友很安静,一看就是乖宝宝。有的能看出是被家长带来的,这时候就要轻轻告诉他们观剧礼仪,同时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提醒。”

但天蟾的大门永远不会向孩子关闭。传统艺术的传承要靠下一代,“很多老观众跟我们聊天时都说,他们就是这么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来天蟾看戏的,传统戏曲的种子就是在那会儿埋进了心里。”林嬿说,如果今天的孩子们能在天蟾近距离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冲 王云嘉(实习)

图片 / 刘艺 天蟾逸夫舞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这场楼宇运动嘉年华好热闹→

2. 淮海路街边就能看“变脸”!你遇见了吗?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