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量子城市】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会议,共议如何“量子城市”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8-12 00:58:16

近日,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杨浦区复兴岛复兴会堂举行。本届空间艺术季以“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科技、艺术、空间)为主题,主展区选址于杨浦区复兴岛,并在全市设16个分展区,通过科技与艺术双向赋能,积极推动并展现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建设成果,服务于全市“人工智能+”新产业和新空间的培育和孵化。

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伍江主持,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出席并讲话,来自规划、艺术、建筑、传播等领域的15位专家委员听取了市规划院空间艺术季执行团队、主展区策展团队的工作汇报,围绕"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主题及策展方案展开了深入研讨。市规划资源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杨浦区政府四家主办单位相关处室以及市委宣传部、16个分展区代表参加了会议。

学术委员合影

复兴岛,这一百年工业遗存地经过几十年的蛰伏沉寂,正向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建设迈进空间艺术季主展区位于复兴岛船台公园启动区,用地规模约20余公顷,沿共青路三栋工业遗存建筑将进行改造再利用,作为室内展馆,并与室外空间联动,整体演绎科技与艺术双向赋能的“未来生活实验区”,为市民呈现一场"科技艺术嘉年华"

学术委员会专家表示,空间艺术季经过紧张的筹备,目前已形成完善的总体工作架构、展览计划;主展区策展方案内容丰富饱满,主题把握准确,场地特质挖掘深入,展示演绎生动多样;16个分展区从不同角度诠释理念,方案均有较高的质量,体现出多元化、在地性和市民参与度。学委委员们原则同意主展区和分展区的策展方案,同时从深化主题、优化展陈、提升配套、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指导建议。

空间艺术季经过十年的发展,第六届在复兴岛上举办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天的方案汇报可以看到筹备很充分,策展方案也很成熟。本届空间艺术季需要把握三个核心维度:首先必须坚持"城市空间艺术"的初心,不能偏离空间艺术季的本质;其次要保持艺术性,避免过度技术化倾向;最后要处理好科技展示与城市空间改造的平衡关系。量子城市主题不是要做量子物理展,而是要探索技术如何重塑城市空间和生活。

复兴岛从七八十年代的风貌蜕变为量子城市基地,时空反差极具创作吸引力。今年空间艺术季主展区体量远超往届,但时间紧、任务重,需平衡永久更新与临时展陈的关系,加强分时段观展,尤其是夜间接待。今年策划的文旅商体展联动将带来全新的活动亮点,要细化导览服务,提升接待能力。部分分展区策展方案对主题的回应还有待提升和加强。

作为已落户在复兴岛的艺术家,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设立工作室,就是看中了其独特的工业氛围。希望复兴岛未来能保留工业遗存的原始风貌,避免过度改造。当下复兴岛急需完善基础配套,如咖啡馆、超市、餐厅、24小时开放户外作品及沿江岸线,同时,建议建立艺术作品留存机制,与杨浦滨江南段艺术带形成呼应。

展区的空间和建筑均让人非常震撼,改造发展应保留并延续好风貌和记忆。在AI时代,空间艺术季应当展现上海的创新态度。建议运用AI技术构建"城市记忆地图",深度挖掘和保存复兴岛及上海的城市基因,让复兴岛在艺术季之外的时间也能保持活力,实现真正的"复兴"。

主展策展方案完整合理,同时考虑到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播的互动式路径,展现了策展团队的专业性,为上海历史资源活化提供了新样本。建议要进一步注重空间和作品的可持续性展示,在公众记忆中留下长久印记,避免一次性消费。对于分展区而言,部分展区空间略显封闭,建议加强开放性和公众参与度。

量子城市主题展将会在国际上引起重视和讨论,对深化学术深度、构建量子城市理论基础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上海的重要机遇。建议空间艺术季应融入国际双年展体系,借鉴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的运营模式。要加强国际媒体宣传,提升活动的全球影响力,让宣传起到关键作用,而不仅仅是辅助。

空间艺术季的产出将成为城市长期的文化财富,要进一步打造"空间认知的引领性",做强主展区在内容上的差异化、引领性、总结性,如加深演绎技术哲学及艺术性沟通表达,同时可以在活动内容的输出方式上聚焦更多元和创新的体验,传递量子城市内涵与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的深层关系。

复兴岛的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多所高校仅20分钟车程,要充分利用周边高校资源,形成产学研联动,可以打造"创新实验室"模式,吸引高校科研团队入驻。岛上必须进一步完善餐饮、交通等配套服务,让观众能够停留更长时间。空间艺术季策划中要加强线上平台的建设,作品创作要发挥自下而上的公众创造力,生动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

在主题表达上希望能更突出人类、自然、科技的共生共荣,艺术与科技的有机融合,以表现碳硅共生的量子城市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建议要增加量子理论与传统文化对话,促进科学家与艺术家深度合作,引入电影等多元表现形式,加强把控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和在地性。

本届主题敏锐地抓住了当前人工智能全球发展的前沿,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体思路清晰,操作性、展示性、艺术性都比较强。建议开发智能导览系统提升公众参与度,通过数字技术连接城市历史记忆,联动周边高校,举办学术活动、学生实践等扩大参与度和影响力。

本次展览策划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既定的目标,相信接下来将会为我们2025年呈现一次极为精彩的,而且是先锋前卫的空间艺术季,这是不同于以往的一个盛况。建议主展区和分展区可以有所分工,主展区应该更多专注于主题演绎和一些概念的、思想的、未来的呈现,分展区更多的倾向于社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这样能够让整个城市都围绕着今年的主题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性氛围。

这一届与前五届有了根本性的区别,不是简单的空间激活,某种程度上是用一种引领的姿态和方式,去打造未来量子城市的公共生活样式和生活方式。建议要重视诠释量子城市概念,加强未来生活方式探讨和实践探索,可将复兴岛打造成"量子生活实验区",展项设计要重点考虑00后的需求和审美,并进一步加强与各展区展项的关联性。

量子城市是一个崭新概念,需要更深刻的阐述和大众化解读。空间艺术季的初心是让公共艺术更有效地在城市空间中带动城市高品质更新。因此主题演绎部分与公共艺术的表达如何有机结合是个挑战。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术梳理,注重作品原创性、国际性和市民性融合,避免展览成为眼花缭乱的科技展。

复兴岛作为本届空间艺术季的主展区选址,与量子城市主题形成了极具戏剧性的对话。这里巨型吊车等重工业设施和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强烈碰撞,正是最核心的张力所在,这也是选择此地举办空间艺术季的关键价值——让工业文明的"重"与智能科技的"轻"在此产生化学反应,激发出最具上海特色的城市未来想象。

复兴岛作为上海重要的战略留白区,此次空间艺术季的举办彰显了城市面向未来的决心。我们期待本届空间艺术季能够实现三个层面的价值留存:思想层面:引发对量子城市与未来生活的深度思考;空间层面:创造优质的公共空间和科创空间载体;文化层面:留下具有持久价值的艺术作品和城市记忆。

学委会现场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感谢委员们对空间艺术季的长期支持,他强调空间艺术季要紧密服务上海建设,展现对于城市未来的深度思考,“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主题要体现对国家战略的回应。他表示,"这不仅是艺术展览,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实践。"

本届空间艺术季将于9月28日开幕,持续至12月13日,届时市民可登陆复兴岛,体验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碰撞。正如策展团队所言:"在蒸汽朋克的工业基底上,植入赛博朋克的科技基因,让复兴岛成为上海对话未来的‘量子门户’。"

学委会委员踏勘主展区

(来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