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奉贤 > 文章详情

“焕新蓝图,共绘新篇”听头桥街道一把手谈民生发展与治理创新的破茧之路

转自:上海奉贤 2025-08-11 20:14:42

头桥,镌刻着上海郊区产业转型的阵痛与重生,在破茧后迎来了发展新起点。如今,头桥享受“临港政策+奉贤资源”双重红利,为地区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在“民生与民声”基层一把手“贤城贤治”融媒体访谈系列节目第十三期中,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沙成禹,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雪瑾,以及头桥街道的居村民代表、企业代表共聚街道综治中心,围绕民生治理、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度对话。

雪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头桥街道成立于2024年7月26日,是上海市最年轻的街道。请沙书记介绍一下,头桥街道当时成立的背景,包括这一年来,您作为一把手,对整个街道发展现状有怎样的观感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头桥在1957年正式设置为头桥乡,到1994年撤乡建镇,到2003年12月正式并入奉城镇。奉城镇当时四镇合一,总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到2024年,奉城的管理幅度(管理的村居数量)有56个。乡镇合并后,随着区域调整,规划政策也发生一些演变,对头桥区域的发展产生很多影响。一是区位优势缺失。其他两个撤制镇社区与奉城镇主城区相距较近,逐渐形成新镇区,头桥地区与主城区距离较远,区位条件相对处于弱势。二是规划建设薄弱。因社区没有规划,集建区功能弱化,头桥建设的附加功能无法更新完善。三是管理幅度过大。奉城镇管辖区域大,分摊到头桥的资金和资源有限,民生投入不尽如人意,群众诉求无法得到回应。在这个背景下,市民政局将头桥纳入首批城镇社区的治理单元,给予很多特殊政策。2023年,获得市委市政府支持,2024年正式成立街道。

街道成立后,一是回应民声。街道党工委、居村党组织带头实地走访,积极倾听基层干部、老党员及群众的真实想法。二是难事快办。根据群众需求,办成群众急需、立竿见影的实事项目,如开通头桥第一条乡村巴士,覆盖5个村共11公里,实现乡村公交零的突破。三是完善功能。街道规划建设了为老服务中心,加入社区食堂功能,为老龄群体提供便利服务;申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址修建项目,提升头桥医疗服务水平;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为综合的市民服务中心,配置多种功能,满足街道多种不同年龄群体的共同需要。

雪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今天把访谈定在了头桥街道综治中心。想问一下沙书记,街道在社区治理中秉持的是什么样的理念?面对的难题有哪些?又是如何破解的?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综治中心,是街道必备的功能,既是一种空间上的概念,也是一种治理思维的体现。目前,头桥主要有三方面的难点需要攻坚。一是因发展转型带来的阵痛。头桥原来以家具之乡闻名,后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原来的家具行业做了有序的改善调整。由此,遗留了一部分的潜在矛盾和纠纷。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带来的需求。农村路桥、河道、宅基等长期得不到开发建设更新,设施老化;房屋积水漏水、物业服务落后,民众需求无法满足。三是不同主体间利益诉求冲突带来的矛盾。涌入的新头桥人和本地头桥人,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头桥群体之间,因不同的利益诉求产生矛盾冲突。

根据问题导向,街道构思解决方案。针对第一种类型问题,要依法处置矛盾。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既要坚持法治思维,更要耐心细致思考,才能牢牢把握一些因政策调整、法治实践创新带来的化解机遇。针对第二种类型问题,要排摸民生项目。梳理民众急需的实事项目,并积极向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反馈项目的开展进度。针对第三种类型问题,要完善基层服务。规划开设更多公共服务空间,让民众走出来,共享活动空间。通过日常的谈心谈话活动,建立一个新的熟人社会,融洽不同群体间的关系。

袁礼艳

睦邻四堂间运营方

睦邻四堂间在闲置住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立,里面配置有吃饭的饭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活动的课堂,故而称之为四堂间。在头桥,四堂间最突出的功能是议事的厅堂。在项目开展初期,运营方跟头桥街道、各居村,把目标设定为打造一个家门口的议事厅。对村民进行政策的传达和解释,调解村民间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达到小事不出门、矛盾就地解决。在村民幸福指数提升的基础上,四堂间还会对村民的精神文化进行提升,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

雪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除了睦邻四堂间,头桥街道还有一个紫藤花开的基层治理品牌。请沙书记具体介绍一下它与四堂间的差异化打法,包括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在居民区打造的紫藤花开品牌,是四堂间在社区的延续。街道成立以后,把头桥一居群众自发组织的藤下共话的活动传统,上升为一个治理品牌,紫藤花开由此构建。紫藤花有三个概念:一是根系深扎,代表各级党员、工作者、志愿者,要走得很深,跟群众真正走在一起,像原来的居民区工作一样,要一以贯之。二是藤蔓共生,代表多元共治,要把社区当中的各种力量,如达人、文创工作者、创业者等吸收进来,共同推动社区治理。三是花簇繁星,代表积少成多,街道每年会做比较品牌性的小项目、小温暖,累积形成一种机制,使好的经验做法能够得到传承。

汪仲启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对头桥街道来说,成立街道是一个对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都非常好的契机。破解难题,一是梳理治理体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不要外溢。二是挖掘内生资源。合理开发四堂间和紫藤花开的在地达人乡贤的本土治理资源。三是摸排矛盾需求。通过分析研判、主动摸排,把问题解决在没有爆发、萌芽之前。

方家昌

“味出名门”餐饮店老板

店铺经营目前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停车难;二是周围没有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服务配套设施。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针对停车问题,街道目前构思了两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调整。在区相关委办局支持下,头桥实施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对管线辅助道路和设施绿化做整体规划,通过调整,腾出一定的停车位空间。二是共享。划在下班以后把党群服务中心停车位共享给社区居民,缓解社区居民的停车难问题。

针对第二个问题,今年街道规划在综治中心旁打造一块小绿地,提供一些休憩的设施,服务群众。在党群服务中心里,也会一些如舞蹈、体育、健身房等舒缓精神的空间,并设置儿童小乐园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需要。

雪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头桥一居“非典型小区治理”的具体特点,引入物业的难点在哪?以及是否有政策或法律层面的阻碍?

高文琦

头桥一居党总支委员

头桥街道集建区的非典型小区,因无产权证、业主身份难认定,因此业主委员会成立遇阻。今年,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该区域试点成立“议事管理委员会”,形成“居委会+议事委员会”的“两马车”治理模式,下一步计划引入物业公司完善治理链条。目前,相关方面已咨询区房管局等部门,并聘请律师团队把关,确保业主意见征询、物业选聘等环节合法,选出符合居民期待的物业公司。未来还将推动其成为“红色物业”,满足居民对生活品质的更高需求。

汪仲启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这类非典型小区在全国并不少见。上海的业委会组建率虽高,但像头桥这样的集资房小区,因产权模糊,难以套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典型模式。成都、北京等地曾通过“物业管理委员会”破解类似问题——由街镇干部、居村代表、居民共同组成委员会,整合治理主体,避免“三驾马车”扯皮。头桥的“议事管理委员会”与其思路相似,核心是在法律框架内明确权责。如选聘物业时,若委员会签约权限存疑,街道可跨前一步协助筛选优质物业,既发挥市场作用,也守住民生底线。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头桥街道这类“非典型小区治理”的核心是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找到管用的路径。社区13名议事委员,都是由房产持有人共同选举产生的,代表着居民的物权诉求和民生需求。关于物业选聘权限,街道与房管局沟通后明确:可由房产权利人授权居民区代行签约职责。这既让居民区深度参与,又避免治理主体间的矛盾,更能倾听民意、做好引导

雪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头桥曾凭借家具产业声名远扬,但后来进行了产业调整。现在,街道的产业布局有什么新方向,或者有什么新产业加入吗?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头桥街道面积38平方公里,除城镇集建区外,还有1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街道结合区位优势——北接S3生命科创走廊(张江生物医药产业)、东临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为重点方向),并依托东方美谷产业基础,由此明确产业定位:绿色包装复合材料产业。

2023年,落户于头桥的美迪科公司被世界500强安姆科集团收购,它是国内医疗器械包装龙头。目前,头桥正推动其加大投资、升级技术,计划依托这一产业链核心,打造绿色复合材料包装综合体,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季磊

上海富士电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选择家乡创业一是董事长的情怀,二是头桥的营商环境。街道成立一年来,领导定期走访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遭遇品牌冒用问题,街道营商环境办当天就联系海关和相关部门,提供应对方案;出海参展成本高,营商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告知商务部的境外出展补贴政策,大大降低负担。

雪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作为另一类新兴产业的代表,“AI +农业”具体是怎样开展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徐俊

上海又观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公司结合荷兰的智能探测技术与有机种植这两种理念,在头桥街道蔡家桥村高标准设施大棚试点种植小番茄,采用日本有机技术加雄蜂授粉,通过荷兰探测器精准控制生长环境,保证口感的同时稳定产量。目前正在加速技术迭代,今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尝试套种玉米、芹菜等作物,希望街道能给予支持,如对接多方资源、推动与直播平台合作,通过复制技术,让更多农户受益。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头桥街道蔬菜种植面积有8500亩,是全区种植面积最大的街镇。目前正通过两条路径推动农业升级:一是引进智慧农业,提高果蔬的种植品质;二是塑造品牌特色,依托东方美谷的特色产业带合作,通过直播带货、产业链项目,拓宽销路,鼓励跨技术合作,让AI农业与特色农业、文旅农业结合,形成叠加效应。

市民

头桥集建区周边居民

头桥中路跨奉新港桥设置的立墩,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另外,桥上没有路灯,存在安全隐患,希望街道能重建或者修缮。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这座桥连续两年被评为C级危桥,限重6吨,立墩是为保障安全,但确实影响居民日常通行。正常的翻修或重建需动迁沿岸居民,按规划要两三年,不符合实际需求。街道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经过一年的多方协调、专家论证,项目现已在发改委立项,将拆除旧桥墩、原址重建,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另外,桥梁的照明问题,街道也在积极推进中。

雪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紫藤花开象征着头桥的发展,头桥年轻、有活力、敢为人先,把所有的民生诉求放在第一位,破解每一个小问题,也聚焦长远的大问题。未来,希望头桥能像紫藤花开一样花团锦簇。请问沙书记,作为头桥街道成立后的第一位“一把手”,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沙成禹

头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未来,头桥街道将聚焦核心任务,扮演好四种角色:做好塑造者。建强党组织堡垒,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使其成为群众信赖的“标杆”,提升党员身份荣誉感与吸引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做好奉献者。聚焦产业、民生、生态领域短板,以五年规划为抓手,久久为功补弱项,提升群众获得感。做好开拓者。选择最好的道路,并持续努力投入,改变“小修小补”模式,推动人居环境、功能布局根本性完善的实现。做好传承者。传承宋贤清廉家风、新四军红色基因、改革开放 “敢闯敢拼” 精神,增强头桥人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

报送:头桥街道(杨倩

编辑:何海丹

•end•

往期精彩回顾

  • 高难度手术家门口就能做了!新华医院奉贤院区成功开展首例高难度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夏练风姿:让生命活力尽情释放丨《奉贤报》月末聚焦

  • 青春“实”力派!这群大学生用实践告白南桥!

  • 马伯庸等大咖作家携新书来奉贤了!上海书展奉贤分会场重磅活动抢先看

  • 满满烟火气!多种玩法齐上阵,柘林“月亮市集”点亮“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