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先兆流产、血栓风险……当孕期各种高危因素集中爆发,莉莉(化名)几乎每天都挣扎在担忧与希望之中。近日,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杜巧玲医生团队保驾护航下,莉莉顺利升级为母亲。
孕前两年,莉莉就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平日里她服药控制平稳,小生命的意外到来让她深感忧虑:药物会伤及胎儿吗?怀孕会加重病情吗?带着重重疑虑,莉莉和丈夫走进了一妇婴产科(妊娠内分泌方向)主任、主任医师杜巧玲的诊室。
面对这位情况复杂的孕妈,经验丰富的杜巧玲医生深知:妊娠合并甲亢的每一步管理都至关重要。在了解到莉莉一直服用丙硫氧嘧啶且指标稳定后,她立刻安排莉莉进行了心电图、心脏彩超及甲状腺B超的全面检查。好在结果令人欣慰:一切正常。
然而,妊娠的动态变化远超预期。进入孕中期,莉莉出现了阴道出血,B超显示存在直径5厘米的绒毛膜下积液,“先兆流产”的诊断让全家人的心悬到了嗓子眼。杜巧玲医生迅速反应,为莉莉量身定制保胎方案,竭尽全力延长孕周。同时,她安排高频次超声严密监测胎儿生长及积液变化,提前预警风险。“那段日子,杜医生每天都会关心我的情况,连节假日也不例外。”莉莉告诉记者。
在医患双方的不懈努力下,莉莉的甲功指标终于逐渐趋向平稳。然而,孕28周时,新的警报再次拉响:莉莉的D-二聚体指标飙升至7.83毫克/升,超出正常值近14倍,提示极高的血栓风险!杜巧玲医生不敢怠慢,立即启动血栓相关评估,完善心超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果断开启抗凝治疗。
接下来的日子,杜巧玲医生团队小心翼翼,既要定期复查胎儿状况和凝血功能,又要精准平衡抗凝与潜在的出血风险。终于,莉莉的D-二聚体指标稳步下降,安然进入孕晚期,并确定了最终的分娩方案——剖宫产。手术当天,杜巧玲医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沉稳操作,成功规避了甲亢孕妇常见的出血风险,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健康的婴儿平安降生。
不过,医生团队此刻悬着的心仍未放下。术后,莉莉的甲功指标维持稳定,但D-二聚体却如脱缰野马,急剧飙升至12.36毫克/升。更棘手的是,合并甲亢的她存在碘造影剂禁忌,无法进行诊断肺动脉血栓的金标准——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危急时刻再次到来,杜巧玲团队迅速行动,联合ICU、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共同评估血栓风险,制定周密的后续治疗与随访计划。在多学科协作的强力保障下,莉莉这场一波三折的孕产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只是我们产科医生的职责所在。”杜巧玲表示,“妊娠与甲亢并非绝对禁区,但需要孕妈妈选择专业医院,信任医生,接受严密的随访和多学科的协作管理。不要因为过度的焦虑而错失宝贵的生育机会。高危妊娠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及早干预和勇于担当。”
(信息来源: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