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睡不着
舍不得睡觉怎么办
社交平台上
关于睡眠方方面面的讨论
经久不衰
今年7月
人社部公布的第7批新职业中
“睡眠健康管理师”这一新工种
成功地吸引了年轻群体注意
花钱哄睡可行吗?
跟着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花钱哄睡
睡眠健康管理师真的管用吗
当下年轻群体的睡眠问题不容忽视
《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显示
约四分之一的人群睡眠不足6小时
零点后入睡的人群超过半数
近四成人群存在夜间易醒问题
“睡眠健康管理师”
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这一新职业能否
为改善大众的睡眠状况
带来新的转机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
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
一间睡眠健康管理工作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瑛
带记者体验了一次睡眠健康管理服务
这些睡眠引导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高瑛介绍,这种流程设计源于NLP神经语言学,利用次感元进行个案干预,同时也含有催眠的成分。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多通道刺激,帮助来访者置身更加放松的环境,从而实现深度放松。“每个人喜好的感官通道不同,从多个感官入手,总会找到适合的那个。”
睡眠疗愈
熬夜也有积极面
作为国内首批持证睡眠健康管理师
高瑛接待过不少
有睡眠焦虑的年轻人
“我曾遇到一位来访者
每天都睡得很晚
因为他觉得只有深夜的时间
才真正属于自己”
高瑛指出,当代青年的晚睡习惯
本质上是对自由时间的
补偿性占有
高瑛表示
晚睡背后其实有正向积极意义
她建议来访者
先看到熬夜的“积极面”(如享受自由)
再建立平衡
例如允许自己每周特定几天晚睡
其他时间早睡
身为睡眠健康管理师
高瑛也有自己独特的睡前仪式感
她的枕头旁边放了很多精油
午休时会循环听不同主题的音频
她强调:“睡不着是身体信号
提示有情绪需关注
不要与之对抗”
建议听无歌词的舒缓音乐或白噪音放松
避免大脑兴奋
睡眠门诊
接受失眠,放弃执念
同仁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睡眠障碍门诊专家高存友指出,门诊中碰到的焦虑性失眠的年轻患者较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IT从业者睡眠问题尤为突出。
他表示,通常3个月以内视为短期失眠,超过3个月则是慢性失眠。为防止恶化,需要转变对睡眠的认知,接受失眠,不强迫入睡。
同时,要及时调整压力、焦虑、不良睡眠习惯与睡眠环境等诱因。其次,要保持睡眠卫生,规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最后,必要时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让专业人员帮助制定科学的睡眠拯救方案,必要时接受短期药物干预。
最后,高存友提醒年轻朋友们,短期失眠不必过度恐慌,但长期忽视可能诱发抑郁或免疫力下降。建议从小事做起,如睡前温水泡脚10分钟或听白噪音助眠。如果偶尔睡不着,别焦虑,顺其自然。越担心睡不着,反而越难入睡。这时候安静躺着闭目养神,也是一种休息。只要保持放松,躺够7小时,身体也能得到部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