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立法修法征询走进直播间,当普通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参与立法修法征询,并围绕修定草案与法学专家、一线执法者互动——8月7日下午,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率先开辟“立法民意直通车”数字平台直播功能,以《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修正案(草案)》为切口,开启了一场“屏对屏”的民意直通之旅。截至发稿,超2000人次参与草案修订意见建议的征询,线上平台已收到400余条“金点子”,这场带着民意热情的立法协商,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变得可触可感。
首播上线!
三大“权威声线”解码立法背后的民生关切
此次是上海基层立法联系点首次通过自有数字平台开展立法直播。镜头前,草案起草者之一、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法规处副处长吴仁华从草案修改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详解“为何修法”。面对主持人的追加提问,吴仁华强调新条例将明确“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标准,要求入网餐饮商家必须公示关键操作区实时画面;针对“幽灵外卖”乱象,新增网络平台对商户资质的“穿透式审核”条款;草案明确配备专业食品安全监管团队的要求,将有助于强化网络交易平台的食安责任意识。
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佳琳从执法者的角度,结合条例新修订的内容,详细介绍了普陀在相关工作中的积极实践:“互联网+明厨亮灶”是市场监管部门为积极应对外卖服务企业的迅速发展,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主动采取的一种高效监管举措,年底前普陀区将实现外卖平台“透明厨房”全覆盖;草案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外卖食安封签”的要求作为强制性条款,从法律层面提高外卖服务企业的食安责任意识,提升监管效能。
最后,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童潇从压实安全责任、关注更多细节、适应新的形势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草案对行业监管的成员部门、创新食安监管技术手段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诸多细节的调整看似一小步,实则迈出了保障民生、守护安全的一大步。
创新实践!
基层立法征询从“单向收集”到“双向互动”
这场首播,不仅是食品安全立法修法的“科普课”,更是基层立法联系点数字化转型的“样板间”。
作为上海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曹杨新村街道此前已通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立法信息采集点开展民意收集,但受限于时空因素,参与范围有限。此次“立法民意直通车”数字平台上线直播功能,打破了“线下”的物理边界——居民打开手机就能“云参会”,覆盖人群包含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真正实现"立法听民声,民意零距离"。
“首播是个新起点。”曹杨新村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把直播场景向更深更广的民生领域延伸,强化“民意热词分析”,深化法言法语和群言群语的双向转化,把碎片化建议集成为立法参考,让每一条来自基层的声音都能通过立法参与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回应。
从“立法联系点”到“云端直播间”,从“单向收集”到“双向互动”,当食品安全的“民生关切”遇上数字化的“民意直通车”,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用一场带着民意热情的立法直播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民群众“多参与、能理解、提建议”的实践中愈发生动。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这样的创新,让每一部法规都写满“人民”二字。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