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6000多年厚重历史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是上海历史开篇的关键见证者。作为“上海之源古文化走廊”的起点,崧泽村是联系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青浦新城的纽带,是“G50长三角数字干线”的重要节点,更是历史与文明深度对话的活力舞台,不断上演着古今交融、传承创新的精彩剧目。
随着2023年崧泽村成功建设成为上海市第六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深入挖掘崧泽文化内涵,打造“崧泽映巷”项目,将历史资源活化利用,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编织出一幅历史与文明深度对话的壮丽画卷。
六千载文明根脉
“上海第一村”底蕴深厚
穿过一片绿意盎然的绿地,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便以一种庄重大气又不失灵动的姿态出现在眼前。这座矗立在考古原址上的史前遗址博物馆,像是一位穿越时空的老者,高低错落的黄色墙面仿佛是它布满岁月痕迹的皱纹,默默讲述着往昔的辉煌。
步入馆内,仿佛打开了一本尘封已久的历史巨著。中心区域那葬有一百多座五六千年古墓的大型墓地,是书中最精彩的篇章。六千多年的马家浜文化、五六千年的崧泽文化、四千多年的良渚文化以及零星的西周春秋时期遗存,如同层层叠叠的书页,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在这里,上海第一村、第一人、第一房、第一井等珍贵文物相继被发现,每一件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探索上海远古文明的大门。而中国最早的水井、最早的梗籼两种栽培稻、最早的家猪、最早的玉琀等,更是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这古老文明的奥秘。
活化历史 IP
“崧泽映巷” 重塑乡村风貌
如何让沉睡千年的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生机,是各级政府部门始终在思考的问题。2023年10月,互集文旅集团与赵巷镇政府携手,为崧泽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共同打造“崧泽映巷”乡村振兴旅游项目,一场重塑“上海第一村”风貌的精彩大戏正式上演。
“村委出面,通过农民集中上楼的方式盘活了资源,并保留了72栋农宅用于运营方开发建设。”崧泽村党总支委员顾士婷表示,村委在镇政府的指导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运营方推进项目消除后顾之忧。
“崧泽映巷”这个名字充满诗意,“映”是古今崧泽的深情对望,“巷”则取自赵巷镇名,二者融合,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美好画卷。项目围绕崧泽八景,将多种生活业态巧妙融入其中,仿佛为古老的村落穿上了一件绚丽多彩的新衣。
项目入口处,一块硕大的“此生必驾 318”打卡站牌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上海首个官方认证的3.18米国民公路地标,它就像是一个热情的向导,邀请着八方来客。配套建设的318PARK,成为自驾族旅途中温暖的港湾。当6000年的崧泽文化底蕴与总长5476 公里的 318 国民公路相遇,这里不再只是公路的起点,更成为文化的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无数旅行者从这里开启文化之旅。
崧泽会客厅宛如村落的“文化客厅”,集合了村史简介、荣誉陈列、文创展示、会务活动等多重功能区域。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创意碰撞。恰逢二楼活动区域,中老年团队正在进行 “焋糕” 制作活动,装粉、成模、覆盖、敲打脱模…… 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谱写一首传统非遗的赞歌,大家在体验传统手作文化的同时,也在文化传承中提升了审美。
由村落老仓库改造而成的崧见餐厅,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的热门之地。它像是一位低调又充满魅力的绅士,保留着乡村文化的质朴元素,室内用旧瓦片铺陈出岁月的纹理,用老木改造的吊灯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将崧泽村的传统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空间。室外环境优美宜人,林荫休闲区、活力草坪区、户外娱乐区以及滨水观赏区,每一处都像是精心设计的景点,为顾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在这里,顾客可以尽情享受独特的用餐和休闲体验。“这家崧见餐厅,现在是点评网青浦区咖啡热门榜第 1 名,成了一家网红餐厅!”互集文旅集团副总裁、运营中心总经理宋海龙告诉记者,这家咖啡馆是集团自营并成功出圈的商业业态。
秉持“首店经济”的招商原则,“崧泽映巷”就像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磁场,不断吸引着商业体首店和新产品首店入驻。目前,已有12家业态在这里扎根,且招商的脚步仍未停歇,未来这里必将汇聚更多的精彩。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崧泽映巷”这片区域,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也让第三方投资者吃下了“定心丸”,能够安心持续投资发展。
多维布局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自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崧泽村便按照“一轴一带两岸双心”的总体布局转型蝶变,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精心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崧泽村下足了功夫。推进中泽路及周边道路、桥梁风貌提升,开展水环境生态治理;对1处林下空间进行复合利用,让闲置的空间焕发生机;完成5处公共设施建设,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更多便利。进行公益林和小三园改造,打造乡村公园、“第壹”小菜园、“丰泽园”小果园等村内景观节点,还对宅前屋后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让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同时,村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完成幸福社区建设,更新拓展了“幸福客厅”“红色书屋”“妇女儿童之家”“人大联系点”“多功能室”“调解咨询室”等功能室,标准化提升改造崧泽村中心卫生室,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升级改造社区服务中心,打造日间照料站、老年活动室等,显著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此外,崧泽村还积极打造“崧泽映巷·上海第一村”IP,在文化领域持续发力。与互集文旅打造“崧泽会客厅”展示乡村振兴成果,深入挖掘崧泽诗人沈瘦东生平事迹,打造展示陈列馆并出版沈瘦东诗集《瓶粟斋诗选注》。在崧泽遗址博物馆开馆十周年之际,开展“崧泽文化”系列活动,编制主题科普绘本,每一项行动都像是为“崧泽文化”这棵大树浇灌养分,让其更加枝繁叶茂,不断弘扬传播“崧泽文化”。
从六千载文明沃土中走来,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蜕变,崧泽村正以独特的魅力和坚定的步伐,以文化为指引,以旅游休闲为导向,以文旅融合、互动发展为核心构架,形成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休闲聚集区,朝着新时代“上海第一村”的目标奋勇前行。
文:许怡彬
图:袁梓涵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