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期报告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携带该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 “花斑蚊”)叮咬,因此防蚊灭蚊是关键。
为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带来“蚊虫防控”系列问答科普推文!今天我们聊一聊户外防蚊!
医学顾问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裘佳远 医师
魏晓敏 主任医师
夏夜蚊虫活动频繁,外出建议穿着浅色长袖长裤(材质轻薄透气),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同时在脚踝、手腕、后颈等易叮咬部位,涂抹长效驱蚊剂,并随身携带小包装喷雾以备补涂。
散步时选择照明充足、道路宽阔的路径行走,避开树木密集区、草丛及水体周边等蚊虫密度较高的区域。
户外运动时,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出汗导致的体表乳酸释放增加容易吸引蚊虫。为此建议选择通风良好、开阔的场地(如硬化路面或球场)进行运动,在运动前将耐汗型驱蚊剂均匀涂抹裸露皮肤,出汗后及时补涂。
运动后及时沐浴并更换衣物,减少汗液残留对蚊虫的吸引。
扎营选址时,建议选择地势较高、远离水源的开阔地带,扎营后立即清理周围小型积水;建议使用纱网加密型帐篷,并在帐篷入口加装防蚊网帘。可以在营地上风口使用蚊香或蚊香盘,有条件的可增设防蚊灯。
个人活动时建议穿长袖长裤,将驱蚊剂涂抹裸露皮肤。先将驱蚊剂喷在手掌上,然后再均匀涂抹到脸、脖子、手臂、腿部等所有未被衣物遮盖的皮肤上。
钓鱼环境近水体,周边多草丛,蚊虫密度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少蚊虫叮咬:
优先选择开阔栈台或硬化堤岸,避开芦苇丛、湿地等区域垂钓。
可以佩戴专业防蚊面罩及手套,穿高帮鞋并将裤脚严密扎入袜内,避免皮肤裸露。
提前喷涂驱蚊剂,尤其是手背、颈部等裸露部位。浓度10%的避蚊胺大约能提供2小时的保护,而24%的浓度能保护约5小时,请根据需要补涂。
此外,还可以在上风处点燃蚊香,并配合手持风扇对腿部吹风等方式驱蚊。
户外工作者需持久防护,因此建议采取以下防蚊措施:
上工时穿着浅色长袖长裤工装,系紧衣扣,袖口及裤脚扎入劳保鞋内,形成物理屏障。
在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驱蚊剂,出汗或淋雨后注意及时补涂。
定期清理工作地周边小型积水(如废弃容器),减少孳生地。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防晒霜和驱蚊剂,应先涂防晒霜,待其吸收后再涂驱蚊剂。
婴儿皮肤敏感,防蚊以物理防护为主,带婴儿推车外出时,建议使用手推车专用防蚊网,罩严推车并扎紧边缘,确保无缝隙。
如果要使用驱蚊剂,注意选择婴儿专用型,且最好不要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尤其含有柠檬胺油成分的不建议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
使用时可以先喷于成人手掌,再轻拍于婴儿四肢。
在公交车站候车时,建议提前在裸露的脚踝、手臂喷涂驱蚊剂;尽量站在上风口位置,避开垃圾桶或绿化带;尽量保持走动或轻微晃动身体,避免静止站立,减少被蚊虫叮咬的几率。
防蚊非小事,
健康在细节!
掌握户外防蚊诀窍,
让蚊虫无从近身!
还有实用科普视频!
建议没有WIFI也要观看~
来源:沪小康
编辑:李璨(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