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岁的仇某因盗窃再次入狱,他有十余次前科,无儿无女,还存在房产纠纷引起的诉讼。在移押上海市新收犯监狱之初,他行为散漫、态度抵触,常说 “活着没盼头”。如今,他却主动整理内务、参加学习,常常念道: “党和政府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这一转变是其自我改变、民警教育与监狱关心共同取得的成果。
“刚进来时,我觉得这辈子没盼头了,于是行为散漫、抵触改造。” 仇某坦言,而转折始于主管民警苏亚洲的一次关怀。仇某腿部有些水肿、行走不便,苏亚洲发现此事后,当即安排就诊并进行安抚。这份关怀成了起点,在后续的教育管理中,苏亚洲不仅指导仇某整理内务,还耐心讲解行为规范方面的相关要求。在民警的关心下,仇某意识到 “还有人没有放弃我”。仇某在一次生检会上说:“我犯过很多错,吃过很多官司,但党和政府没有嫌弃我、放弃我,我要好好改造,出去后踏实过日子。”
面对仇某这样的老年罪犯,管理上的刚性“硬怼”不如耐心疏导,前提条件是得先打开他们的心结。苏亚洲通过查阅档案得知仇某的家庭矛盾和生活困境后,为他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措施。
苏亚洲考虑到仇某年纪大、腿脚不便,安排仇某睡下铺,且靠近卫生间。而每次与仇某的谈话,也是避开集体场合,能用方言拉家常,就尽量用方言交流,增加交流的便利,听他倾诉与弟弟的房产纠纷以及对老伴的牵挂,疏导仇某的负面情绪。
通过与仇某谈心,苏亚洲得知仇某与妻子感情深厚。仇某担心妻子身体情况,于是苏亚洲鼓励他通过写信的方式关心妻子,搭建亲情之桥,发挥亲情的感化作用,在得知家里情况后,仇某能够安心改造。
苏亚洲针对仇某多次因经济犯罪入狱的特点,采用“身边案例+法律条文”的教育方式,讲透“盗窃必受罚”的道理,同时宣讲其他老年罪犯回归社会后的安稳生活,让仇某看到重回社会后的希望,帮助他重建起了“好好改造有出路”的信心。
仇某的转变,离不开监狱的保障与集体努力。针对老年罪犯身体弱、适应慢的特点,所在监区打出“关心+规范”组合拳。
在管理上,监区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定期召开“个案分析会”,即时掌握仇某思想动态与改造表现,协调狱政、医疗、教育等条线联动,确保“生活有关心、思想有疏导、困难有解决”。在日常改造方面,开展精准关心,医护人员巡诊关注病情变化,为仇某以及相类似情况的老年罪犯建立“健康档案”。
从 “破罐破摔” 到 “积极改造”,仇某的变化,正是监狱 “改造人” 宗旨最鲜活的注脚。主管民警用心用情的教育,为这位迷途的罪犯点亮了新生之路。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上海监狱系统扎实做好台风“竹节草”防范应对工作
2、【我执法我普法】帮人、帮忙,别帮信|墙案启示第三集
3、新警入列!2025 年新招录监狱民警“成长进行时”
编辑:郭 伟
供稿:新收犯监狱 李金龙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