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杨浦的她用十四年坚守,温暖了社区老人心......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08 12:44:17

在长海路街道的街巷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社区“关爱员”包信玲。自2011年加入关爱员队伍以来,她用十四年的坚守,为社区里的独居、高龄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

她用真诚赢得理解

“刚开始做这份工作时,家里确实不太理解。”包信玲回忆道。作为一名社区关爱员,她需要经常走访老人,照顾家庭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起初,包信玲的丈夫颇不适应,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看到了妻子工作时对老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态度也渐渐转变。

包信玲的细心关怀总是受到老年人的欢迎。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带孤老曾老伯出游的经历——一次,细心的包信玲发现,关爱对象曾老伯很羡慕其他老人结伴旅游,自己却无人同行。她和丈夫商量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陪老人完成这个心愿,与之共同踏上旅程。旅途中,曾老伯因身体原因不慎弄脏衣物,丈夫二话不说就帮忙更换整理,没有丝毫嫌弃。这个温暖的举动,不仅让曾老伯感动不已,也让包信玲更加坚定了继续这份工作的决心。

危急时刻显担当

她是老人的“定心丸”

在社区老人眼中,包信玲不仅是关爱员,更是值得信赖的“家人”。去年冬天,她在例行探望朱阿姨时,老人状态尚好。但刚离开不久,就接到朱阿姨呕吐不止的求助电话。包信玲立即联系居委会和家属,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医院。由于送医及时,朱阿姨转危为安。事后,她还细心地帮老人打扫房间,让出院回家的朱阿姨能有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个性化服务解难

她让关怀更有温度

“每位老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包信玲说。社区居民钱阿姨关节手术后需要特殊饮食,社区老年餐无法满足要求。得知这一情况后,包信玲主动承担起为钱阿姨做饭的任务,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这份主动担当体现了人性化关怀。

事实上,像包信玲这样的社区关爱员在长海路街道还有很多。他们是基层为老服务的重要力量,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特殊困难老人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在杨浦,目前有数百名社区关爱员活跃在各个街道,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社区充满温情。

“其实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包信玲常说,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就是她最大的满足。未来,她希望能继续为社区老人服务,让更多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文字 | 汤顺佳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