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种走路不方便的以前去市区大医院看病,光是坐车转车就要折腾大半天,是相当不方便。现在有了陪诊师帮忙,从挂号到看诊全程有人带着,我就坐着,不用跑了。”71岁的陆文滨,家住奉贤,日前在陪诊师的全程陪同下,顺利前往华山医院静安区总院就诊。这场“说走就走”的就医体验,正是奉贤区四团镇“相伴医路”陪诊服务项目为特殊困难群体带来的暖心改变。
陆文滨是四团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之一,因无子女照料,照护人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加之自身腿脚不便,定期前往市区医院复诊曾是他的“心头难”。“我自己走路不方便,一下子要去这么远的地方看病,相当不方便,越看越吃不消。”陆文滨坦言。
改变始于今年7月以来四团镇试点的“相伴‘医’路”陪诊服务项目。该项目为辖区内70周岁以上,因照护人外出工作或其他客观原因无法陪同的独居、失能特困人员面临的“就医难”量身定制,打造集接送、挂号、排队、陪诊于一体的“一站式”陪伴服务模式,让困难群众“就医无忧、看病不愁”。专业陪诊师化身“就医向导”与“临时家人”,一对一服务切实解决困难老人出行不便、流程不熟、无人陪伴等实际难题,让就医流程变得省心又安心。
为确保服务质量,四团镇配备的陪诊师均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不仅掌握基础健康卫生知识,更具备老年护理技能,“和患者约好8点,我可能7点就到,提前了解科室动线,帮老人规划最优路线。”陪诊师肖璎璎介绍,陪诊服务覆盖“家门口接送—挂号—候诊陪伴—检查引导—取药回家”全流程,这份工作让她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意义。
陆文滨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又因患病说话不太利索,每次去医院,那些跟医生沟通病情的关键细节,都得靠陪诊师帮忙“翻译”和解释。陪诊不仅是流程引导,更是情感陪伴。看懂老人的非语言信号,当老人紧张时主动安抚,当老人犹豫时耐心解释,让每一次服务都既有温度又有专业度。
“所有陪诊师持证上岗,都需要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陪诊师夏春露透露,“很多学员都是卧虎藏龙,既能专业引导就医,也会耐心安抚老人情绪。”
当陪诊师再次敲开陆文滨的家门,“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在一声声日常寒暄中,细致询问老伯的身体状况,耐心倾听用药感受,并提醒后续就诊细节,比起“向导”,更像是“临时子女”。这份服务不止于医院诊室,更贴心的是,对于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陪诊服务不会“一陪了之”,除了就诊接送,陪诊师会持续动态跟踪老人健康状况,通过上门回访或是电话回访,了解老人用药与病情变化,及时记录调整后续服务方案。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同时联动村居提供代配药、送药上门等延伸服务,省去老人奔波的辛苦。
目前,该项目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据了解,四团镇23名“分散供养”特困老人中,首批已有7位签约享受服务,陪诊师接送老人的出行费用,目前政府也给予一半补贴。四团镇表示,未来将在优化机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推动社会救助服务从“精准滴灌”迈向“普惠覆盖”,让更多困难群体在就医路上收获暖心陪伴。
从“自己硬扛”到“有人陪伴”
从“折腾半天”到“省心看诊”
四团镇推出的
“相伴医路”陪诊服务项目
正在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这份就医路上的暖心陪伴
不仅传递了民生温度
更探索出一条基层服务类
社会救助实践的创新路径
让辖区特困人群
老有所“享”
记者:洪斐凡
见习记者:阮晓芸
实习生:陈存衡、刘姝含
编辑:陆嘉俊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民生与民声”基层一把手“贤城贤治”融媒访谈系列节目头桥街道专场举行
2025庄行“倩舍·云端”电音嘉年华8月狂欢指南,嗨翻一夏!
立秋“第一鲜”!奉贤本地水红菱抢“鲜”出水
“桃气”暴击!奉贤黄桃节暨奉贤供销市集农产品进市区活动空降徐汇,这波「鲜」锋操作太会玩!
这个社区中医乳腺科,用千年智慧守护女性健康丨家门口的“宝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