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大学 > 文章详情

奔赴山海,点亮青春:上海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火热进行中!

转自:上海大学 2025-08-07 21:11:49

挺膺担当新时代,实干笃行绘新篇。今年暑期,上大学子奔赴祖国各地,深入社会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先进文化宣讲到社会发展调研,从志愿服务到科技创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青春之名,书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进篇章。

洞察社会新问题

建言献策促前行

    实践团队关注社会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乐龄向阳”——一项提升上海市老漂族幸福感的社会工作实践

在深度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乐龄向阳”实践团队由社会学院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组成,先后赴宝山区罗店街道、宝山区杨行街道与黄浦区老西门街道辖区内的二十余个居委会实地调研,对300余名老漂族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其需求与困境;不仅如此,团队在朗诗居委会开展了两次小组活动,通过“人生九宫格”、健康管理指导、感恩分享等环节增强“老漂族”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同时团队运营小红书公益科普账号,以新媒体传播提升公众认知。

文化自信扬文脉

薪火相传谱新篇

    实践团队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目标,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形成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和感染力强的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

“听国之脊梁事迹 传扬科学家精神”高校联合赴江苏兴化市校地联动科学家精神宣讲实践活动

上海大学钱伟长教育理念学生宣讲团赴江苏兴化开展“听国之脊梁事迹 传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金轶明结合传统曲艺“浦东说书”生动讲述了钱老践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一质朴承诺的光辉人生。从舍文从理科学救国,到留学归国攻坚克难,再到逆境中坚持科研创新,钱伟长老校长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其“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的精神深深震撼了现场及线上兴化全市53个公益暑托服务点暑托服务对象近2000人。

活动中,上海大学钱伟长教育理念学生宣讲团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振义院土事迹”学生宣讲团、兴化市青年讲师团签署了共建协议,标志着校地协同弘扬科学家精神迈入新阶段。

公益同行暖人心

践行价值树新风

    实践团队聚焦公益服务,弘扬志愿精神与劳动精神,推进实践进社区,鼓励上大学子关注社会民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公益服务。

思政课堂润新苗,爱心暑托护成长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与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并存背景下,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扣子润苗”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宝山区顾村镇、大场镇爱心暑托班开展志愿服务。她们发挥专业优势,以思政课堂为引领,融入德、智、体、美、劳五大板块的暑期课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政课与上海市双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的融合机制,以浸润式思政课堂创新思政育人新模式,守护新时代“苗苗”茁壮成长。

科创融合育新力

青春攻关绽锋芒

    实践团队以科技创新攻关团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青春新动力,助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体现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

 富铁金穗,惠农康行

 “富铁金穗,惠农康行”,让营养惠及民生。今夏,来自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富铁金穗,惠农康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开展了一场充满成长印记的科技创新实践。在烈日下的玉米地,同学们褪去实验室的白大褂,扛起锄头、拎起水壶,学习翻土、播种。课本里的“光合作用”,成为亲眼见证叶片在阳光下舒展的鲜活。团队研发的富铁玉米种植工艺,正是在一次次劳动中迭代升级。他们走访调研,在田间地头反复试验施肥比例,用实际劳动验证着科学理论。当看到亲手培育的玉米铁含量提升时,同学们更懂得了劳动不仅是体力付出,更是知识落地的桥梁。

从田间走入课堂,劳动教育的意义持续延伸。同学们带着自己种植的玉米,用劳动中总结的通俗语言讲解科学原理,开展小课堂。这场实践,让劳动二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刻在青春里的成长勋章。

青春建功兴乡村

绿色发展绘新卷

    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实践,围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实践。

守护高原明珠,共绘生态蓝图——探索高原湖泊纳帕海生态保护与应急修复之道

2024年7月团队成员首次来到云南纳帕海湿地进行实地踏勘

2025年7月团队成员再次来到云南纳帕海湿地进行实地踏勘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绿萤”社会实践队在云南迪庆纳帕海流域开展系统性生态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踏勘、水质采样和遥感监测,结合与当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深入交流,以及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全面掌握了流域污染状况。调研发现雨污混接、污水直排及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基于调研分析,团队提出“控源-截污-修复”综合治理方案,重点建议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和实施“一湖一策”精准治理。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治理进展,为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校企协同促实践

薪火相传展风采

    实践团队与企业深度对接,用专业所学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挑战,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助力学生实习就业的行业选择。

通“芯”探“微”——“AI+”背景下上海集成电路企业人才供需匹配与产教协同优化研究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芯耀申城”团队聚焦“AI+”背景下上海集成电路人才供需与产教协同,开展多次调研。走访共模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调研公司,与企业高管深入交流,对产业架构、技术趋势及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解码“AI+”时代人才需求与产教协同新路径,助力推动产业人才培养与发展。

暑期挂职练本领

青年担当显风采

今年暑期,我校共推荐145名学生分赴上海市各区参加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参与学生涵盖24个学院,其中研究生85名、本科生60名;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60人、共青团员75人。

挂职期间,上海大学学子始终以“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为指引,将青春智慧与创新活力融入基层实践,以实干担当彰显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青春赴约踏西行

奉献担当谱华章

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今年共选拔23名毕业生及在读研究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含研究生支教团)。在完成上海市及服务地组织的专项培训后,他们分赴新疆、四川、贵州、甘肃等西部基层一线,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将在乡村教育、乡村社会治理等领域淬炼信仰、磨砺成长,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报效祖国,建功西部。

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交到新一代青年手中,上大青年将继续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绘就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画卷。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愿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校团委

责编:魏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