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伊始,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科创小学爱心暑托班的教室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小老师”——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科普宣讲”和“探析海派农产品大IP的品牌化运营密码”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开设了两门“硬核又好玩”的课程,将科学知识与生活智慧带入孩子们的暑假时光。
“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水母怎么飘?漆黑的深海里,鱼儿靠什么‘交朋友’?”在《海洋分层——生态科普》课一开始,实践团队成员方晓璐就跑出一串问题,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从阳光充足的表层水域到漆黑寒冷的深海区,海洋的“三层世界”通过图片、视频活了过来。实践团队成员黄奕嘉对比着不同水层的光照、温度和压力,讲起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绝招”。“海底世界简直太酷了。”孩子们瞪大眼睛,仿佛亲眼见到了深海里的荧光派对。
“粉粉脸蛋圆又圆,肚里藏着甜汁水……”这堂名为《魔都桃宝总动员》的课,就从热闹的猜谜开始。
实践团队成员、农业经营管理专项班的孙雨落带来“桃子的时光故事”:桃花如何在春天绽放,果实又怎样在夏天饱满。鲜嫩多汁的南汇水蜜桃、香甜诱人的奉贤黄桃、外形特别的金山蟠桃……上海本土的“桃明星”们一一登场。
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辨识不同的桃子:“蟠桃是扁扁的,京玉脆桃是圆圆的。”有人甚至踮起脚尖、鼓起脸颊模仿桃子的模样,逗得全班笑成一团。
笑声过后,从海外归来种桃的周诗雨姐姐和坚持“六不原则”培育70多个品种的黄伟大叔,分享了自己与桃子的故事。“如果我是种桃人,会每天给桃树唱歌。”一个孩子的童言,道出了对“责任”的懵懂理解。
最让大家兴奋的,是成为“小科学家”的时刻。在“农残检测小侦探”环节,孩子们跟着实践团队成员汤坤霖和宋天昊,轻轻擦拭菜叶,目不转睛地盯着颜色试纸的变化。
在“水培花生”时,孩子们给准备发芽的花生搭“小家”,有的给花生取名“小桃”,有的偷偷对花生说“要快点长大呀”。课程结束后,孩子们手里一个个端着的水培装置,盛满了对发芽结果“甜蜜时刻”的期待。
“上海海洋大学带来的课程具有独特的海洋和上海都市农业特色,而且形式新颖,孩子们特别喜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科创小学的丁佳成老师感慨,不少志愿者往返两小时从市区赶来授课,他们的专业与热忱让人感动。
“把专业知识变成孩子能听懂的话,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成长,这是我们给自己上的‘实践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授课后感慨。这场由青春智慧浇灌的夏日课堂,为爱心暑托班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眺望广阔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