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宁区民政局在人户分离较为集中的居民区,通过帮办上门和跨区协同,打造让服务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移动顾问站”,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服务难题,用细节诠释民生服务的温度与精准度。
“以前光路上就要折腾小半天,现在你们上门来办,真是救了我的急!”58岁的张老伯看着天山路街道的社区救助顾问用平板电脑核对信息,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位右腿残疾、行动不便的老伯,终于不用再为每季度一次的低保复审犯愁了。
“张老伯,最近腿好些了吗?药还够吃吗?”救助顾问一边核对家庭收入、居住情况等信息,一边观察老人的居住环境:客厅收拾得干净整洁,墙角放着助行器,桌上摆着刚吃剩的简单午饭。这些细节让救助顾问对老人的实际生活状态有了更全面的掌握,也为后续精准帮扶打下了基础。
不到半小时,复审手续全部办完。张老伯拉着救助顾问的手反复道谢。
原来,张老伯的户籍在天山路街道新风居民区,但他本人却在郊区居住多年。作为低保对象,张老伯每季度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完成复审。但右腿的残疾让他上下楼、换乘公交、往返近两小时的路程,变得坎坷又漫长。
天山路街道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站“小强工作室”在日常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灵活高效的跨区服务工作办法。在人户分离较为集中的居民区,打造“移动救助顾问点”,制作“移动救助工具包”,推出“复审温馨提示单”,形成“五子登科速问单”。带着政策清单、申报表格和跨区协作机制上门,既精准摸清困难家庭情况,又与属地社区协调联动,让各类救助政策从“纸上规定”变成困难群众的“身边温暖”。
服务间隙,救助顾问还特意找到属地社区的网格员,交流起张老伯的日常照料情况,让两地社区对张老伯的协作帮扶工作心里更有了底。张老伯感慨道:“现在方便多了,工作人员特意过来讲政策办手续,半小时就办好了,真是暖到心了。”
这场跨越两区的上门服务,正是长宁区民政局“移动顾问站”的生动实践。把救助服务从窗口“移”到家门口,既解决了特殊群体奔波劳顿的不便,又通过实地走访掌握了解了特殊群体的真实情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户分离困难群众正像张老伯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贴心的救助帮扶,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与民生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