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40届“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决赛在杨浦开哨,文明与活力的双重奏就此奏响。
弄堂里诞生的“新民晚报杯”,历经四十年重回城市“新弄堂”。作为40年历程中的“荣誉赛区”,杨浦自赛事创办以来始终深度参与,目前已是历年参赛队伍最多的区之一,可谓“元老级”参与者。如今,这片绿茵被文明之风轻轻拂过,又被青春热力瞬间点燃,呈现出了独一无二的杨浦气质。
文明参赛,胜负之外见风度
赛场上,少年们用双脚写诗:领先时不忘握手裁判,落后时照样向对手竖起大拇指;汗水淌进眼睛,也绝不口出怨言。他们始终把“比赛第一,文明也第一”写进每一次拼抢。
“今年已经是孩子第三次参加‘新民晚报杯’足球赛,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团队意识,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作为父母我们也很欣慰。”一位家长说。
正如“苏超”球员在热血之战后击掌相拥,现场,个个足球小将也用拥抱告诉着彼此:“胜负之外皆英雄。”
文明观赛,呐喊之中有担当
看台上,家长与孩子们自带环保袋,“垃圾不落地”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约定。而在拼抢过程中,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他们不分主队客队,而是献给每一支奋战球队。这份默契与责任,就像“苏超”看台上传唱的拉歌,把城市文明写进了每个人的日常举止中。
一位家长表示:“带孩子来看球,不只是为了加油,更是让他学会怎样文明地看球。我们自备垃圾袋,看到有人不小心掉了纸屑,也会顺手捡起来。比赛有输赢,但把文明留在这里,才是最重要的传承!”
文明办赛,规则之外有温度
活力,不只是奔跑的速度,更是让每一颗热爱足球的心都被看见、被成就……文明办赛,成为了规则之外的温度与担当。这次,“新民”搭台,各地区足球爱好者唱戏,赛事流量被转化为区域发展增量。杨浦也用双向托举的姿态告诉所有人:小足球,大舞台;新“Young”浦,正青春。
当文明之风长久吹拂,当青春活力奔涌成潮,当杨浦这片热土始终以开放与包容拥抱每一次奔跑与呐喊,这片绿茵便不仅是竞技的赛场,更成为了城市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
文字 | 窦雨琪
视频 | 王子亮
编辑 | 陈露
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