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续高温炙烤着田野,农作物正迎来生长关键期。田间地头,宝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顶烈日、战酷暑,与智能设备协同作战,用汗水与科技守护稻苗生长,为秋收丰收夯实基础。 在罗泾镇的一处稻田里,连片的水稻郁郁葱葱。宝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脚踩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穿梭在田块中,对水稻苗情进行全方位监测。植保站的农技人员则在田间仔细地做着稻飞虱排查和纹枯病调查。结合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机器全天候监测田间的病虫害及气温湿度,精准预判病害发生趋势,提前发出防控提示。 宝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智能设备一年四季都开,晚上12个小时感光,自动识别,自动上传,通过监测来看全区的病虫害发生的状况,再来制定防治方案。” 而无人机水肥一体化作业更显科技感,农技人员根据苗情数据,精准调控水肥配比和喷施量,在稻田上空划出一道道规整的作业轨迹,既省工省力,又让每一滴水肥都用在“刀刃上”,单季可减少肥料损耗15%以上。 从田间排查到智能监测,从人工巡查到无人机作业,高温下的夏季管理因科技更精准、更扎实。农业部门表示,农技人员与智能系统形成的“人机协同”防线,有效遏制了病虫害蔓延,为稻苗稳健生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