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阿姨,您买来的鞋子我收到了,很合脚,谢谢您。”7月10日下午,崇明巴士公司职工丁佳平的手机屏幕亮起,这是一条来自3000公里外的云南临沧六年级学生小芸(化名)的消息。
近200名家庭困难的山区孩子,一条条情真意切的信息,一封封感谢信……稚嫩的言语中,传递着大山深处的童真、质朴和希冀,而里面则是崇明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云南临沧家庭困难学生两年多时间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
这场缘分始于两年前落地生根的“‘崇’来不孤单,一起向未来”云南临沧爱心助学公益项目。2023年,“‘崇’来不孤单,一起向未来”公益品牌发起云南临沧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倡议崇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家庭、爱心企业等结对帮扶临沧困境学子。项目启动后,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从公职人员到企业家,再到企业职工,崇明爱心人士纷纷加入。爱心帮扶期内,每位爱心人士为一个孩子一年资助2000元,用以帮扶孩子的学业。
丁佳平是上海崇明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母亲,了解到临沧困难儿童的处境后,她内心十分触动,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与了这项爱心活动,成功对接到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小芸(化名)。小芸母亲出走,父亲去世,她和姐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十分艰难。“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只要能帮到他们一点,也是有意义的。希望孩子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走出困境。”从结对那天起,丁佳平不仅以微信、电话等形式,向班主任详细了解小芸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还会为孩子送去节日礼物。
去年,她还号召身边朋友加入这场爱心活动。除了一年2000元的学业资助外,她们还给孩子买零食、捐赠衣物,并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获得更好的人生。
爱的给予是双向的,今年新春,丁佳平惊喜又意外地收到了小芸自家种植的一大袋茶叶和两罐蜂蜜。“谢谢你,对我们一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小芸爷爷在电话那头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丁佳平连声道谢,“我常常跟孩子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好心人的帮助,以后丁阿姨就是‘妈妈’。”
小芸的故事并非个例。2017年开始,崇明与临沧正式“牵手”,“山海协作”由此拉开序幕。正是崇明派去临沧的援滇干部在临沧实地工作时,了解到临沧困难儿童的处境,经多方协作对接,最终,由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区妇联、团区委、区红十字会共同发起上述爱心公益活动。截至目前,崇明已有近200名爱心人士参与到结对帮扶困境学子中来。一笔笔来自崇明的爱心捐款,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眼前的困难,也为他们铺设了一条通向希望和光明的路。
“很高兴能够与您相识,您的关爱给了我很多动力。”“如果不是遇到您,我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前路到底怎样选择。”“我希望自己再快些长大,将来好像您一样,去帮助别人……”每一封困境儿童寄给爱心人士的信件,字迹虽略显稚嫩,却体现出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谢。
未来,这份温暖的坚守将继续照亮更多大山里困境学子的星辰大海。正如爱心人士们所言:“能帮一把,咱们就帮一把!”据悉,今年,新一轮帮扶行动将再次启动,力争将爱心传递得更久远、更持续。
责编:朱竞华、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