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的融合,始于身份的互嵌。虹口区积极推行“交叉任职”机制,街道网格长担任地铁站的“零号站长”,地铁站长则兼任街道的“兼职副网格长”。这看似简单的“头衔互换”,却打破了长久以来行政隶属不同带来的沟通藩篱。 “过去,地铁站外非机动车乱停、环境脏乱,我们着急却使不上劲,街道想管又缺乏及时协同的抓手。”虹口区委社会工作部表示。如今,在嘉兴路街道,四平路地铁站站长陈颖带着“兼职副网格长”的新身份,定期坐在街道网格党建联席会议的圆桌前。她不再是“局外人”,而是深度参与商讨站外盲道修复、垃圾清运、市容维护等具体事务的“自家人”。“‘零号站长’和‘副网格长’不是虚职,是真参与、真协商、真解决问题。”目前,全区15个网格与16个轨交站点已100%实现交叉任职,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等平台,解决乘客和居民的烦心事。
“单车围站、盲道断头、垃圾堆积”曾是轨交站点治理的顽疾。虹口区以问题为导向,打出“组合拳”,推动治理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升。
整治环境,让城市“颜值”在线。嘉兴路街道第三综合网格联合四平路站开展“门责大扫除”,环卫、市容、地铁志愿者和周边商铺共同清理卫生死角;四川北路街道第三综合网格联合四川北路站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人流大区域保洁力度,规范垃圾桶、室外吸烟点设置、宣传垃圾分类。“现在站外垃圾桶摆放规范了,吸烟点标识清晰了,乘客的配合度也高了。”一位地铁保洁员告诉记者。
畅通盲道,让关爱“无碍”。针对曲阳路站、海伦路站、大连路站等站点盲道中断问题,网格协同市政中心、城运中心等力量现场勘查,重新铺设盲道,为视障人群营造安全、便捷的通行环境。“视障人士陈阿姨常乘地铁,过去总担心走错路,现在盲道直达站口,她特意来道谢。”欧阳路街道网格员小李说。
规范停车,让通行“无阻”。虹口足球场站早晚高峰非机动车停放是个老大难问题,广中路街道第三综合网格联合站点重划禁停区、增设停车指引,并发动周边商场保安参与疏导。“现在人行道畅通了,乘客不再‘绕桩走’。”市民张先生点赞。目前,北外滩街道第三综合网格大连路站附近,江湾镇街道第二综合网格江湾镇站附近也启动了联动管理模式,车辆停放秩序明显改善。
治理成效的可持续,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虹口区正积极构建“网格+地铁+商户+居民”的共建共治生态圈:聚焦乘客、周边居民、商户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引入志愿者、周边商户、居民代表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车站周边治理,把“共治圈”变成“幸福圈”。如今,走在虹口的轨交站点周边,整洁的街面、连贯的盲道、有序的车流,正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编辑:曲姗姗
来源: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