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房可圆 > 文章详情

破解小区停车难 | 看万里街道打出治理“组合拳”

转自:房可圆 2025-08-07 09:27:13

“以前下班回家,兜兜转转找车位要找好久,邻里间为挪车、抢位红脸是常事,最夸张时我还得提前回家占位!”家住万里街道万里名轩的居民孙云谈起曾经的停车乱象直摇头。如今,小区里车辆停放井然有序,下班回家顺畅多了。这一变化,源于万里街道直面痛点、精准发力,打出了一套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组合拳”。

第一“拳”:直击痛点,理清问题症结

万里街道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随着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先天规划车位日渐不足,“僧多粥少”的局面日益严峻,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矛盾,成为困扰居民的“烦心事”。

下班高峰期,小区道路被“见缝插针”塞满,晚归业主常常绕圈二、三十分钟也找不到空位。“一位难求”导致了邻里关系紧张,因挪车、抢位引发的口角和冲突也偶有发生。万里真金苑业委会主任任勇明坦言:“过去业委会和物业办公室,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在调解停车纠纷。”

在停车位“一位难求”的背景下,小区内“外来车”长期占用公共资源的问题日益凸显。以万里真金苑为例,小区现有444个停车位,但登记车辆却高达544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来车辆。这一问题已成为居民投诉的焦点,街道通过12345热线接到大量相关投诉。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去年12月,小区通过修订《停车管理规约》,对业主车辆、亲属车辆和其他车辆实行差异化收费,利用价格杠杆成功减少了外来车辆的数量。

此外,部分小区虽有停车规约,但面临着执行乏力的困境。收费标准不统一、车辆性质界定模糊(业主、租户、亲属、临停)、管理责任不清,导致“老实人吃亏,钻空子得利”,居民对物业和业委会信任度下降。

这些矛盾交织叠加,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便利,更成为社区和谐与基层治理的“绊脚石”,亟须破局。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万里街道将“居民主导、规则先行”作为破题关键,推行“一小区一方案”的精细化治理策略。

第二拳:规则先行,居民共商“一区一策”

“核心是让居民自己商量出符合本小区实际的规矩,大家认可了,执行才有基础。”万里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王志芬点明要义。街道搭建平台,指导辖区29个居民小区,以“一小区一方案”精准策略,量身定制各自的《停车管理规约》。经过规范的业主大会表决程序,明确了业主、租户、访客等车辆的停放规则与收费标准,让停车管理有规可依,小区停车秩序实现从“混乱”到“有序”的根本转变。

万里真金苑机动车停放管理专项规约:业主车辆包月停车,第一辆150元/月、第二辆300元/月、第三辆600元/月;租户车辆包月停车,第一辆300元/月、第二辆600元/月;非包月临停:1小时内免费,超过1小时至8小时10元,8小时以上每天20元。外来车辆:30分钟内免费,超过30分钟每小时10元,每天24小时80元。业委会主任任勇明说:“规则清晰了,大家心里有杆秤。那些纯粹来蹭停的外来车,一看这价格,自己就开走了。”小区停车秩序实现了从“混乱”到“有序”的蜕变,业主的基本停车需求得到优先保障。

第三拳:“价格调控”撬动资源,“自治升级”巩固成果

仅有静态的规则还不够。万里街道的治理智慧,更体现在“经济杠杆”与“自治升级”的双管齐下。

从去年开始,针对“临时停车矛盾突出”这一共性痛点,万街道指导15个小区,经过审慎评估后,灵活调整临时停车收费标准。其中,万里真欣园在去年修改过停车管理规约,把临停费用修改为0.5小时以内免费/0.5-1小时10元,之后每小时10元。效果立竿见影——原来下班后动辄停着十几辆外来车的区域,如今基本腾空,释放给晚归业主。

价格调整绝非“一锤子买卖”。街道指导小区建立了定期评估机制,根据执行效果、居民反馈和周边环境变化,定期对规约进行动态修订和完善。“每次调价前,方案都在楼组群、公告栏反复公示讨论,必须经过业主大会投票表决才算数。”居民区书记忻皓清强调,这确保了规则的生命力。

“经济杠杆”成效显著,也推动了“自治”同步升级。街道积极引导小区将修订后的停车管理规约深度融入居民自治体系,明确业委会、物业、车主的权利义务,细化车辆登记、费用收缴等操作流程。规则制定透明、执行过程规范,居民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维护”,形成了社区治理的良性循环。

第四拳:科技赋能,“智慧停车”提升效率与体验

停车治理,成效如何?数据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明:自去年11月至今年5月,万里街道辖区物业和业委会收到的停车类投诉同比下降24.6%;第三方调查显示,居民对停车管理的满意率提升了7.6%;停车问题解决率提高了8.5%。同时,很多小区感受到科技赋能带来的便利感之后,逐步升级小区的车辆门禁系统,系统升级后,小区管理者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自己小区停车的实际情况,并合理、有序地引导车辆停入车位,避免小区停车资源浪费。这背后,是“规则+科技”的双轮驱动。

从昔日“停车乱象”令人头疼,到如今“停车有序”成为常态,万里街道以规则先行凝聚共识,以价格杠杆撬动资源,以科技赋能提升效能,以居民自治巩固成果,为超大城市的社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万里样本”。

来源:普陀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