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内容摘要
犯罪附随后果主要适用于犯罪人及其家庭成员或近亲属,是对特定权利和资质的限制、禁止或剥夺。随着轻罪立法的深入推进,刑事犯罪结构出现了“轻罪化”态势,这因应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趋势。未“因势而动”的犯罪附随后果掣肘了轻罪治理效能的发挥,阻碍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进程。本文引入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提出犯罪附随后果面临着与比例原则的要求相去甚远、缺乏逻辑关联导致忽视个体活力与发展、“犯罪标签”泛化与再社会化相抵牾增大轻罪时代社会治理难度等诘问。建议犯罪附随后果的重构应当着重发挥比例原则的整体指引与约束作用;坚持“轻重有别”,加强与前置行为逻辑的关联性促进有机嵌入;适时构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消解“标签难题”。
关键词
轻罪时代、社会团结理论、犯罪附随后果、比例原则、轻罪犯罪记录封存
基金资助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行政犯入罪机制与出罪路径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9BFX067)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03)
作者及单位
杜文俊、孙勇,上海社会科学院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立伟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