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杨浦人家门口的“宝藏”纳凉点,清凉只是“标配”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06 18:21:01

炎炎夏日,如何为市民撑起一片清凉与惬意的“绿洲”?在杨浦,一大批社区服务站点正通过延时开放和功能升级,将传统的“纳凉点”打造为集文化、公益、关怀于一体的“幸福港湾”。这些空间在夏日延时开放,提供的已不仅是物理的清凉,更是精神的慰藉、邻里的守望和城市治理的温度。

给奔波的人们一个“清凉窝”

走进位于延吉七村20号的延吉社区第三睦邻中心,凉意十足。门外是炎炎烈日,门内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为了给大家在炎炎夏日里有个舒适的去处,中心暖心推出了延时开放服务,从周一到周日,每天早8:30到晚8:00全天候开放。

这里提供的不只有习习凉风。对于那些在户外顶着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无论是挥汗如雨的环卫工人,还是穿梭于楼宇间的快递小哥——这里已然成为他们的“应急补给站”。

“我们提供免费茶水、冰饮,欢迎高温线劳动者来睦邻中心歇歇脚,你们辛苦了。”门口一块简单的招牌,道出了最质朴的敬意。中心内,专门配备了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充足的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冰箱里塞满了冰凉的冷饮和盐汽水,咖啡机、微波炉、制冰机随时“待命”。

一位刚送完餐的外卖员,熟练地走进来接上一杯冰水,找个角落给手机充上电,他感慨道:“以前夏天最怕手机没电、没地方喝口水。现在好了,累了、渴了,随时可以进来,凉快一下,充充电,感觉又‘满血复活’了。”

这小小的空间,解决了户外工作者的“急难愁盼”,也为这座城市的高效运转注入了丝丝温情。

高温下的“社区客厅”

装得下三代人的夏天

当夜幕降临,暑气渐消,睦邻中心更是“热闹非凡”,摇身一变成了居民们的“社区客厅”和“精神乐园”。乒乓球桌前,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挥拍对决,酣畅淋漓,欢声笑语不断。阅览区里,热爱阅读的居民则静坐一隅,沉浸在书海中享受宁静。

而在另一边的童趣屋,孩子们尽情嬉戏,释放着天真烂漫的活力。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在咖啡吧泡上一杯清茶,聊着家常,邻里间的温情就在这不经意的谈笑间慢慢升温、发酵。家住附近的张阿姨说:“以前夏天晚上吃完饭就待在家里孵空调,时间长了也闷。现在好了,我跟老伴儿来这里,他看看报纸,我跟姐妹们跳跳舞,孩子们也有地方玩,比在家里开心多了!”

这份“开心”的背后,是睦邻中心服务功能的深度拓展。为了进一步打造兼具纳凉点与服务站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中心还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推出了周末免费缝补、每周三定期量血压等便民服务。更设立了一站式志愿服务日,为居民们提供磨刀、理发、推拿等贴心又实用的公益服务,将关怀落到了实处。

与此同时,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夏日课堂也在这里蓬勃开展。每周三下午的“银发俱乐部”,志愿者耐心地为老人们开展手机教学,解决他们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每周四下午,中心联手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电影赏析、防诈宣传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孩子们而言,内容丰富的儿童多元发展夏令营,将非遗传承、红色教育、读书活动融为一体,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延吉社区第三睦邻中心的这份夏日答卷,构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一个生动范例。放眼整个杨浦,这样的“升级版”纳凉点正多点开花,杨浦区正致力于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