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静安区中部医联体织密老年房颤防治网,七社区联动阻击"心脑隐形杀手"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8-06 17:57:40

当心脏的“电路系统”出现紊乱,一场无声的健康危机正悄然逼近千万老年群体。作为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正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成为老年生活质量的重大威胁。

近日,静安区中部医联体创新推出"老年房颤防治攻坚行动",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心内科专家团队主动下沉,为天目西路、北站、宝山路等7家医联体单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规范化诊疗培训与科普宣教,通过专家下沉、三维培训、分级诊疗等举措,织密老年房颤防治的社区防护网。

老年房颤成“隐形杀手”防治形势严峻

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已逾2000万且持续增长,其引发的中风、心衰、痴呆等并发症,正严重侵蚀着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与认知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约25%患者首发症状即为中风,半数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风险,且老年患者中约四分之一完全无症状,导致漏诊率高达30%。

三维模式赋能基层 提升三大核心能力

“正常心跳像整齐的鼓点,而房颤时心脏就像杂乱的琴弦。”在共和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培训现场,心内科主治医师用生动比喻揭开房颤的神秘面纱。区别于传统讲座,此次创新采用“临床案例+指南解读+实操演示”三维教学模式,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基层医生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能。

精准识"敌":

解析老年房颤"无症状却有大危害"的特性——约25%患者首发症状即为中风,半数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风险,帮助基层医生建立"主动筛查"意识。

科学应"战":

系统讲解从抗凝药物到导管消融的全周期治疗方案,特别强调CHA₂DS₂-VASc评分等风险评估工具的规范化应用。

规范流"程":

依据2024年最新临床指南,明确基层首诊、转诊指征和长期管理要点,打通"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的闭环。

"以前遇到老年患者心慌总以为是年纪大了,现在才知道可能是房颤在作祟。"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受训医生表示,这场"知识更新"让基层医疗机构的房颤识别敏感度显著提升。

防治端口前移,创新构建"1+7"防治体系

“以前是等患者中风了才发现房颤,现在我们能主动筛查了。”芷江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展示了新配备的房颤筛查记录表,上面详细标注着老年患者的CHA₂DS₂-VASc(房颤卒中风险评估系统)评分项。这种转变正是此次行动想要达成的效果——将防治端口从医院向社区前移,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

房颤卒中风险评估系统

“基层是房颤防治的第一道岗哨。”闸北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志华的话点明了此次行动的深意。静安区中部医联体创新建立以闸北中心医院为核心、7家社区为筛查网点的防治网络,通过标准化培训将房颤防治知识植入日常诊疗。本次系列培训中特别针对老年患者特点,强化了“非典型症状识别”“多重用药管理”等实用技能,让社区医生能从“心慌气短”、“记性变差”等常见主诉中精准捕捉房颤线索。

据了解,静安区中部医联体下一步将推出"房颤防治三件套":配置便携式心电图设备、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开设线上咨询平台,实现"筛查在社区、诊断在医院、管理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这种上下联动的创新机制,正在让更多老年房颤患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

本次行动受上海市健康科普专项计划支持,项目编号:JKKPZX-2024-B10

(通讯员:高小泽、顾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