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装修噪音扰民,是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今年7月,大桥街道居民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集中反映深受商铺装修的噪音烦扰。
对此,大桥街道通过“刚性执法+柔性调解”双轨并行的创新模式,成功化解了这场持续数周的商铺装修扰民纠纷,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社区治理机制。这不仅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还为破解同类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噪音扰民引投诉
街道快速响应
7月中旬,大桥街道某小区居民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集中反映,小区一楼新入驻商铺在装修期间存在超时施工、周末作业、电钻噪音持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一早就开始‘嗡嗡’响,周末也不停,家里老人孩子都休息不好。”居民李女士在投诉中表示。类似的声音在12345平台上并不少见,商铺装修扰民问题长期占据社区投诉高位,如何有效化解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课题。
接到投诉后,大桥街道迅速行动。依托党政主要领导双周点评例会机制,街道立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统筹城管、社区民警、居委会等部门组成联合处置小组,前往现场核查。
“双轨治理”刚柔并济
执法调解同步推进
经现场检查,该商铺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但前期因使用大功率设备且未采取降噪措施,导致噪音问题突出。执法人员当场约谈商铺负责人,明确要求其严格遵守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的装修时间规定进行施工,禁止周末施工,并采取铺设隔音垫、调整工序等措施降低影响。
与此同时,社区居委会同步开展“温情调解”工作。居委干部逐户走访受影响的居民,耐心解释街道的处置措施,并主动告知后续进展。“我们理解大家的困扰,街道已经介入,会持续跟进,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一番话,让居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此外,街道还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向居民公开了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确保若问题反复,可第一时间处置。一位居民高兴地说,“这种既严格执法又暖心沟通的模式,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问题是在被解决的。”
从“解决一件事”到
“破解一类题”
问题虽已解决,但大桥街道并未止步于此。以此案例为契机,街道总结出一套系统化治理方案,推动同类问题长效管理。
“基层治理不能只靠‘灭火’,更要建立‘防火’机制。”大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刚柔并济的方式,我们既维护了法规的严肃性,也增进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实现了‘化解一个投诉,完善一套机制’的目标。”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从单一执法到多元共治,大桥街道通过12345热线案例,探索出了一条“执法有力度、调解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这一创新实践,既为城市社区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彰显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正在落地生根。
文字 | 窦雨琪 杨怡晨(实习)
图片 | 大桥街道
编辑 | 奚宇轩 舒昕怡(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