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老洋房里的“野蛮装修” | 75号故事汇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8-06 12:53:15

讲述人

黄春笑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

“有人私挖地下室,破坏承重结构!”2024年1月,我们接到线索,立即介入。勘验现场触目惊心:一栋百年老洋房里,楼板、墙体被拆除得一片狼藉,而一楼角落平铺的木板下面,隐藏着更大的“秘密”——这个本无地下空间的小楼,硬是被掏出了一个2.8米深的地下室! 

如此危及公共安全,必须严查!但是,本市并没有先例可循,全国类似案件多数是在出现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后才进行刑事追责。本案中的业主两年前就因私挖地下室被罚过款,这次又要一罚了之吗?

查勘走访

厘清受损情况

2023年,季某买下了一栋近百年的老房子,找来工人姜某某,提出装修时要挖一个地下室。姜某某后来在讯问时表示,他没有专业资质,也没有挖地下室的经验,但为了赚钱还是答应下来。

为了解房屋受损情况和案发细节,我们来到现场实地查看。提到装修的这家人,邻居苦不堪言。“我们是联排房屋,当时家里门窗变形关都关不上,墙壁的裂缝里甚至能塞进一枚硬币,吓得根本不敢住。”在街道组织的紧急抢修下,左右邻居在旅馆“漂泊”了一百多天后终于回到了家。

房屋的加固修缮和危房检测还在持续。我们实时跟进,组织专家论证房屋安全性受损情况。检测报告显示,联排房屋共用承重墙下持力层土流失,土体局部塌方,承重墙底脱空并产生八字形裂缝,楼板、支柱以及12处墙体被拆除,破坏程度为最高等级——5级。可见,当时房屋承重结构已经被严重破坏,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精准定罪

让“野蛮装修”付出法律代价

“野蛮装修”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坍塌,后果将不堪设想!调查中发现,季某不是第一次违规作业,屡罚屡犯,这次更加肆无忌惮,显然超出了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精准定性,我们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邀请专家外脑支援,探讨本案的法律适用。经研判认为,被告人违反规定,擅自破坏房屋承重结构,虽已采取措施补救,接到责令停工要求后也立即停止,主观上不具备放任危险扩大的故意,但其后果仍具有相当的现实危险性,应当以危险作业罪追责。

同时,为了推进案件侦办,我们制发了一份足足20条事项的继续侦查提纲,引导公安从工人、邻居、城管、检测专家、居委等方面入手,补充证言、执法记录视频、修缮费用明细、房屋质量检测报告、行政调查卷宗等内容,以及时收集、固定重大事故“千钧一发”的证据。

针对两人推诿扯皮的情况,我们辗转联系上几名身在外地的现场工人,多次电话核实施工细节,明确了两人共同谋划、共同作业的事实。

立足详实充分的证据,最终,我们认定两名被告人均构成危险作业罪。同时,为防止姜某某再次违规装修,我们建议法院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从事装修工程。

2024年10月,法院全部采纳了我们的定罪意见和量刑建议,并对姜某某宣告了从业禁止令。

不能止于追责

更要源头根治

按照现行规定,业主装修前必须向物业或房屋管理机构申报登记。但是,本案中的老洋房竣工于1936年,属于历史遗留的老房子,没有物业管理。这样的“身份空白”,让装修申报成了无人接手的难题,而这样的情况在上海市中心并不少见。谁来为它们的安全把关?

2025年3月,我们向房管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书。针对无物业管理的老房子,我们建议让属地街道接手装修工程的申报登记工作。很快,我们就收到了反馈,并推动建立了事前报备承诺制度,由属地居委会及时掌握信息报送街道,再由街道对业主规范装修开展引导和监督,形成了房屋装修全流程监管规范,为全市同类问题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

公共安全,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也是现代文明社会有序运转的“压舱石”。我们全力划好安全红线,将法律监督的刚性力量,转化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澎湃动能,让城市的安全韧性在法治护航下历久弥坚!

供稿 | 虹口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