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高温天这类疾病高发,专家提醒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8-06 12:26:11

连日高温下,长宁各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长,心衰的病人便是其中很大的一个群体。前不久,天山中医医院便开启了一场拯救心衰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接力。


下午3点,天山中医医院内科病房内,78岁的朱先生正在接受运动康复治疗,“我们给患者开出运动处方,是为了避免他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同时还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让医护和患者共同建立信心。”天山中医医院内科主任赵玉红介绍道。


此刻,病床上的朱先生状态良好,各项指标均正常,配合康复师进行康复的过程也十分顺畅,可就在半个多月前,他却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半个多月前的一个下午,长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呼吸衰竭的朱先生在家中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被救护车送到天山中医医院急诊时,患者已经心脏骤停,且多脏器受损。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战”在天山中医医院内科病房内拉开了帷幕。



第一时间,内科医护团队在赵玉红主任的带领下,迅速启动最高级别的抢救预案。面对心脏骤停的朱先生,内科团队中的“心脏按摩师”们迅速出手,立刻进行心肺复苏。而另一组医护人员则迅速为患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随着气道畅通后,大量黏稠痰液被吸出,朱先生的生命通道被重新打开。抢救过程中,内科团队还迅速建立了静脉通路,用药物强心、提升心率、纠正内环境紊乱……


短短的10分钟后,朱先生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逐渐回升……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对呼唤也有了反应,口唇、面色的紫绀显著消退,瞳孔反射灵敏,呼吸平稳。在后续的精心治疗和监护下,朱先生的病情持续好转,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赵玉红指出,夏天气温升高,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相对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心肌供血,加重患者病情;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这也会增加冠心病发作的概率。


另一方面,夏季出汗多,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电解质易出现紊乱,加重心律失常。此外,夏季闷热的天气往往使人变得急躁,从而易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夏季高温日较多,人们往往喜欢从炎热的室外回来后,就对着空调的冷风长时间直吹,或者暴饮冰水,这样最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发生紊乱。


“就心衰而言,其最典型的症状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端坐呼吸、咳嗽并伴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且出现食欲降低、双下肢浮肿等症状。”赵玉红提醒,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而造成意外。


赵玉红建议面对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应该这样应对。


· 夏季应“夜卧早起”,顺应夏季昼夜的变化规律,同时适当增加午休时间,可在午饭后小憩30分钟。


· 气温过高容易加剧人们的紧张心理,易发脾气,由发怒诱发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进而发生猝死,所以要做好精神养生。


·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而且要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不能吃过多辛辣、膏粱厚味、煎炸等食物。要适量补充水分,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不能和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及时主动补水。


· 运动要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且出门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不宜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出门。


撰稿/摄影:赵 立、王心怡(实习)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