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作人员施敏伟介绍,当时老人一进门显得十分着急,口中不停地说着什么。但由于年事已高、口齿不清,他怎么也捋不清头绪,交流起来十分困难。“我听着老人的口音不像本地居民,就安慰他说别着急,先坐下慢慢说。”施敏伟说。
现场其余三名工作人员见状,也纷纷围到老人身边,尝试用不同方法了解老人的情况。卢琴想到拍下老人照片向人口办询问信息,但一无所获。“叔叔,您是住我们小区吗?”“您是要找人吗?”几名工作人员耐心地询问。老人满头大汗,边说边比划。在与老人的持续对话中,工作人员陈雅珺终于听出了“女儿”这两个字。“叔叔,您是要找女儿吗?是的话就点头,不是的话就摇头。”老人听罢,点了点头。
“叔叔,您会写女儿名字吗?”陈雅珺递上纸笔,老人颤颤巍巍地写下疑似“周X云”的字样,陈雅珺确认姓名后,随即搜索相关信息,打了6通电话后,终于联系到了老人的女儿,获取了准确家庭住址。老人得知已经联系上女儿,便毫无戒备地将家门钥匙交给了工作人员。
“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了,我爸爸刚来上海,今天是第一次自己出门去医院,估计忘了楼号,找不到家了。”还在工作岗位上的周女士得知父亲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顺利回家,反复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周女士直言,父亲年纪大了,对居委会并不了解,但平时爱看《新闻联播》,也许是看到了居委会楼下的党徽,所以进门求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