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虹口 > 文章详情

AI复原老码头、影戏院里看电影,这场历史文化专题展带你沉浸式打卡“虹口记忆”

转自:上海虹口 2025-08-05 20:31:24

8月5日,由区档案局(馆)与中国证券博物馆携手打造的“虹口记忆 —— 虹口区历史文化专题展”在中国证券博物馆拉开帷幕。

展览通过沉浸式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带领观众感受虹口这片“初心之地”的红色底蕴、多元交织的“海派风华”以及“老街新城”变迁背后的发展活力。

现场有多少玄机?

小虹带你先睹为快~

第一部分
初心之地:红色传承中的记忆回响

汽笛声不断鸣响,由AI技术复原的老照片中,赴法勤工俭学青年脚步匆匆行走于北外滩汇山码头,他们并不知晓,这趟乘坐“ 因幡丸 ”轮船出发的旅程,开启了近代中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留学浪潮。

在“虹口记忆 —— 虹口区历史文化专题展”第一篇章“红色传承中的记忆回响”,动起来的老照片带领观众穿越回有志青年们“睁眼看世界”的历史性时刻。

展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利用档案馆馆藏相片,进行艺术化复原,希望通过呈现当年的场景,让观众切身体会到北外滩‘昔日首航地、今朝新地标’的变化。”

在这一板块,观众可以进入放映间,站在复原的旧式轮船船头,沉浸式观赏《百年北外滩》短片。还可以在一比一复原的售票处领取明信片并盖章。印章分布于各个展区,共有4枚,分别以“因幡丸”、石库门建筑、虹口活动影戏院、白玉兰广场为图案,体现虹口“文化三地”的底蕴。

第二部分
海派风华:文化交汇处的时代回响

步入“海派风华”展区,内山纪念书局、1925书局(原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等文化地标,以场景复原与老照片结合映入眼帘。

作为上海最早“五方杂居、华洋共处”之地,虹口见证了海派文化的诞生、发展与繁荣。在“文学艺术”板块,观众可以通过可下拉的卷轴式展板,详细了解鲁迅、茅盾、郭沫若、丁玲、瞿秋白等文坛巨匠与虹口的渊源。

虹口区是中国电影的摇篮。“电影艺术”版块还原了虹口大戏院舞台,舞台前的桌面有四张“电影票”,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影票”,将其插入旁边的插孔,通过观赏《鲁迅与左联》《百家争鸣》《过河看影戏》《芳虹吐颖 弦歌不辍》等四部短片,更广泛地了解虹口文学、出版、观影、教育等其他文化历史。观众还可以在虹口影视剧地图展板,翻阅曾在各个地标留下足迹的影片信息。

第三部分
老街新城:古今映照中焕发新活力

第三部分 “老街新城” 以城市变迁为脉络,通过新老照片对比、建筑模型等形式,展现虹口从市井弄堂到现代都市核心区的蜕变。

虹镇老街从“下只角” 到瑞虹新城的华丽转身,成为 “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案例。展方在这里设置了互动环节,当观众按下按钮,属于虹镇老街的街市声便会响起,曾经的“一线天”里弄,似乎又回到了眼前。

展区还重点呈现了北外滩SMP白玉兰广场、友邦金融中心、北外滩来福士等新地标,它们与上海大厦、河滨大楼、上海邮政博物馆等历史建筑交相辉映,展现虹口面向新时代、奔向新征程,不懈奋进的脚步。

展览尾声设置了以北外滩全景为背景的打卡点,观众可在此定格 “历史与现代交融” 的瞬间。

主办单位表示,希望通过展览生动呈现虹口从“睁眼看世界 ”的启航地,发展为“世界看中国 ”的新窗口的过程,全方位展现“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 ”的魅力。

如展览结尾所言,虹口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书写都市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向世界展现闪亮的新画卷。期待更多观众们走进展览,了解虹口、读懂虹口。

“虹口记忆 —虹口历史文化主题展”

地点:中国证券博物馆一楼长廊展厅(黄浦路15号)

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00(15:30停止进馆)

记者:何娉

图片:何娉

编辑:何娉

夏菜热销榜出炉!沪上消暑菜经有讲究~
“虹商好客”首店开业!外卖食品安全如何?
“消暑天团”来了!麒麟西瓜、水蜜桃、巨峰葡萄……谁是你心中的水果大王?
票根经济4.0、首本打卡护照……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虹口系列活动暨第六届上海潮生活节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