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楼道堆满杂物没人管,绿化带成了‘私家菜园’,别提多糟心了!”头桥街道大庆西路非典型小区的老住户张阿婆,说起过去直摇头。这类无统一规划、房龄超20年的开放式集资房,长期面临着无产权证难认业主身份、无法成立业委会、无公共维修基金、难以引进专业物业公司的“老大难”问题。然而最近,张阿婆惊喜地发现变化正在发生:楼道清爽了,毁绿占绿少了,小区入口秩序也好了,“感觉有人管事了,像有了‘主心骨’!” 张阿婆口中的变化,源于头桥街道党工委深化“贤城贤治”党建体系化建设,聚焦非典型小区物业治理痛点,推进“一支部一实事”攻坚行动,通过党建引领,创新治理模式,破解无人管、无力管、无序管的困境,让昔日的“治理洼地”焕发新活力。 ✦ • ✦ 面对非典型小区物业治理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死循环”,街道党工委深入调研后,创新实施“大片区”管理模式,核心是“三定管理法”。 定区域,将散乱的开放式小区和零散楼栋,科学整合为4个清晰的物业管理区域,画好治理“责任田”;定职责,制定《物业区域管理职责明细》,明确居村、城建、公安、消防、安监、城管、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力量在物业管理界面中的责任分工;定标准,建立“基础服务全域保障+特色服务按需提供”的分级服务体系,让服务有据可依。这一模式迅速见效,长期困扰居民的楼道乱堆物、毁绿占绿、违规摆摊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治理效能与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解决了“谁来管”和“管什么”,关键还要解决“谁做主”。 非典型小区没有业委会,谁来维护居民的权益,谁来选聘物业公司?在街道党工委的推动下,头桥一居党总支直面这一核心难题,会同职能部门、专业律师、高校教授等,探索党建引领下“权利人”参与物业治理的合法化路径,突破集资房业主身份认定难题,突出房屋权利人的主体权利,推出权利人大会委托居民小区议事管理委员会选聘物业公司的机制。 目前,头桥街道已顺利推进头桥一居试点区域的居民小区议事管理委员会建设。头桥一居党总支运用“三荐三选”机制,即由党组织推荐、居民推荐、个人自荐,确定了78名候选人;通过组织审核、居委面试、权利人大会选举,成功选举了由13名覆盖退休党员干部、团青骨干、企业经营者、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等领域的权利人代表组成的议事管理委员会。 为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还建立了“一委员一楼长”群众动员机制,由议事管理委员会成员担任议事管家,联动楼组长开展各楼组的宣传引导动员,围绕物业选聘、居民公约、环境治理等议题交流居民意见,让更多居民在有商有量中达成物业治理的共识。 有了代表民意的“当家人”,如何让物业服务真正合民意、暖人心?在街道的牵头推动下,头桥一居党总支邀请了多家物业公司来实地勘察,由居民小区议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居民代表与物业公司面对面,居民代表金心逾提出来,“只要物业服务好,我们就愿意缴费,而且还可以根据物业服务的质量水平,给到物业公司相应的报酬。”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办,根据群众意见建议,结合居民实际诉求,通过召开权利人大会和全体权利人征询,首创推行集资房小区酬金制物业管理模式,让物业费的使用更透明、服务的选择更贴合居民需求。 服务不止于基础保障。街道面向社会多元主体开展物业治理实事项目“揭榜挂帅”,推动试点区域构建“物业服务+”体系,以“物业服务+积分激励”激活参与热情,以“物业服务+公益服务”传递社区温度,以“物业服务+文艺团体”涵养治理文化,以“物业服务+社会组织”凝聚治理合力,以“物业服务+志愿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物业服务的专业度、精准度与暖心度。 首批发起的5个物业治理实事项目由社会组织及志愿者认领,涵盖花“伴”成长营、创艺焕新行动、星光邻里艺栈、乐龄心相伴、物管“家”油站等内容。 例如,由本心公益服务中心认领的乐龄心相伴项目,组织热爱唱歌的老年群体开展“老友K歌汇”,并在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协助下开展便民服务、健康问诊等。这些举措让物业服务不止步于保安保洁保序,而在迈向管家式服务,拥有了凝聚人心的“温度”,显著增强了社区认同感。 ✦ • ✦ 从开放式杂乱无章到集中式大片区统管,从居民反映问题到权利人协商议事,从物业服务缺失到“酬金制”管家服务,头桥街道落实落细“一支部一实事”,成功推动试点区域非典型小区物业治理走向正轨,形成“党组织牵头抓总、各方协同联动”的物业治理新格局,为破解非典型小区治理难题提供“头桥方案”。
特约通讯员:杨倩(头桥街道)
编辑:王鹏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有奖征集!《奉贤报》开启读者互动专栏,倾听您的声音,期待您的分享
竹板儿这么一打呀!00后小伙的花式理论宣讲,燃爆全场!
滑稽戏演员薛文斌带你逛《七十二家房客》舞台!0元解锁独家探索福利
把晴空还给未来丨《奉贤报》月末聚焦
最高年薪20万!本周四,青村镇贤乐业·青溪服务站“职”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