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浦监狱的高墙之内,
有一间特殊的工作室。
在这里,玉石雕刻机嗡鸣声回荡,
34名穿着囚服的学员
专注地打磨着手中的原石……
从这里产出的玉雕作品,
不少获得有“东方珠宝奥斯卡”盛誉的“玉龙奖”金奖。
而他们的救赎人,
就是该车间的主管民警——倪力立。
不久前,他获得了
由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授予的
“海派玉雕大师”称号。
(图右为民警倪力立)
倪力立,今年36岁,
2011年从同济大学同科学院
宝玉石材料及工艺学专业毕业后,
他成为一名监狱民警,
本以为大学所学知识再无用武之地,
却不想青浦监狱竟有一个清流玉雕工作室。
原来,青浦监狱自1994年成立以来
就引入玉雕矫治项目,
作为全国监狱系统首创的艺术矫治项目,
承载着“以艺术疗愈心灵、以技能重塑新生”的使命。
起初,工作室仅承接简单的玉石加工,
玉雕作品很难获得市场认可。
倪力立的加入,
为玉雕矫治项目带来了更专业的监管力量,
他在提升自身技艺的同时,
还向罪犯传授玉雕理论知识。
第二年,
监狱就以其名字将玉雕车间命名为
“倪力立工作室”。
工作室定期邀请大学老师、行业大师
走进监狱授课,
搭建起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
引导罪犯掌握技艺精髓。
在工作室学习的
都是刑期较长的罪犯,
甚至大部分为暴力犯,
经过考察和筛选后,
只有对玉雕感兴趣、天赋强
且狱中表现良好的人能留下。
目前,倪力立工作室共有34名学员。
有些罪犯在刚入狱时
陷入绝望,自暴自弃。
在玉雕车间里,
倪力立常与他们谈心,
指导练习绘画、打磨玉石,
静心养性。
十几年来,
已有300余名罪犯
从车间习得玉雕技艺,
出狱后无一人再重新犯罪。
“在雕玉的同时,
他们也打磨自己的内心。”
倪力立说。
工作室门口的展示柜里,
陈列着倪力立和罪犯李某合作完成的《心念》。
白玉雕魔面,黄皮雕佛面,
一念之差,天差地别。
这件技艺精湛之作获得了玉龙奖金奖。
但在倪力立心中,
这并非最好的作品,
“那些重获新生的刑满释放人员,
才是最好的作品。”
他颇有些骄傲地说。
劳动报记者:陈恒杨
摄影/摄像:展翔(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所有人
如果你身边
也有这样感人的劳动画面,
快来「申工社」投稿吧~
参与方式
点击申工社微信号菜单栏【工社活动—最美劳动者】或【服务大厅—最美劳动者】进入活动通道,点击【上传作品】,输入姓名、单位、手机号,作品标题、介绍,相同作品请勿重复提交;
点击【我的作品】,实时查看审核信息、作品编号。
投稿要求
■照片需突出镜头感,画面生动感人,具有新闻性;
■投稿作品须为jpg格式,每幅照片长边需大于2000px,数据3M以上,竖图更佳;
■有生动朴实的拍摄背景描述,突出普通劳动者鲜明的形象;
■投稿作品请勿添加水印或文字;
■投稿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如因侵权行为引发相关的法律纠纷,需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如果你被照片中的人物感动
欢迎进入申工社微信号菜单栏
【工社活动—最美劳动者—作品展示】
为他们点赞~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陈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