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文章详情

【新闻】同济脊柱脊髓损伤前沿系列论坛 ——欧洲Wings for Life脊髓损伤基金会访问同济医院骨科进行学术交流合作

转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25-08-04 22:10:26

7月15日上午,受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脊柱脊髓损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程黎明教授邀请,欧洲Wings for Life脊髓损伤基金会科学顾问Vieri Failli教授、维也纳大学脊髓损伤神经调控专家Karen Minassian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李毅教授访问我院骨科和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围绕脊髓损伤修复与治疗进行深度交流。

程黎明向到访专家介绍了同济医院骨科建设历史与学科特色。通过骨科文化墙,展示了学科团队文化和发展理念,讲述了埃里希·宝隆教授与同济脊柱外科的历史渊源。随后带领到访专家参观了脊柱外科病房、研究型病房与骨与关节运动康复医学中心,查看了正在病区里接受外科和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

Vieri Failli首先介绍了Wings for Life基金会的发展历史,并详细介绍在基金会支持下取得的团队平台、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分享了代表性研究团队在脊髓损伤后重塑微环境、激活内源修复、重建神经环路的研究成果。

Karen Minassian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硬膜外和经皮脊髓刺激技术,通过计算机建模模拟脊髓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解决了传统硬膜外刺激难以精准靶向不同运动功能区的缺陷,实现了对“行走相关运动单元”的定向激活,促进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李毅分享了中枢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认为脊髓损伤的修复需要整合神经生物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与临床医学的多学科力量。通过国际合作和跨学科研究,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讨论环节中,程黎明着重介绍了团队正在开展的人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近期在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上取得的资助和成果。他指出,科室将“外科-康复-生物一体化”模式作为发展理念,推动学科在临床、科研及教学方面的进步。他强调,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将逐步开展干细胞、生物材料、电磁刺激、脑机接口等脊髓损伤前沿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使得更多脊髓损伤患者从中受益。

“同济脊柱脊髓前沿论坛”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由脊柱脊髓损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发起,也是同济大学卓越研究生导师团队标兵示范建设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此次学术交流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推动我院骨科脊髓损伤研究与临床转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双方一致同意在未来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试验、基金申请、学生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图文|骨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