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原来“韩湘水博园”与八仙中的他有关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8-04 21:49:51

闵行

经历了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基础

它们是民间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更是时光在闵行这方土地上驻足

并留下的印记

我们需要去打捞属于自己的故事

更需要把故事讲下去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来诵读《小辰光,那些故事——闵行民间文学汇编》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静夜闲听——韩仓与韩湘子》。

在马桥镇西南角,靠近黄浦江,有个宅基叫韩仓,传说是八仙之一韩湘子居住过的地方。韩仓是由西向东“横流”的黄浦江第一个仓储基地,因为唐代韩愈的侄子韩湘子,年老辞官隐居于此,这里就“韩仓村”

韩湘子自小学道,功夫蛮深,考中进士,做了官。他老了辞去官职,全家搬到云间(即当年的松江府,马桥韩仓村原为松江属地)造了十排九庭新房子,南到黄浦江,北到拖尾巴桥。

传说韩家还有四样世上少有的宝贝:一是金面杖,说是能撑得住太阳;二是朱砂屏风,说是把它顺手展开,天上就会现彩虹;三是小石磨,往磨眼里放一粒谷,磨子推一圈,就能碾出好几担大米;四是竹龙驹,虽说是竹篾编的,但骑上它可以一跃千里。

有一年,韩家四小姐要出嫁。韩湘子为了显示韩家的体面,把金面杖和小石磨作陪嫁。娶亲这一日,男家撑了只大船来了,韩家大管家对他们千叮万嘱:“船行半路上,千万不能翻动嫁妆。”可是,这些人听了很不开心,还嘀咕了半天:一根金面杖,一架小石磨,再加一斗稻谷,舱里只占了只角落,有啥稀奇的!

嫁妆船轻飘飘地开了。船到江心,有个脚夫想看看“宝贝”,随手从斗里捏了一把谷,放进石磨眼里就推了起来,他刚推了一圈,白米就像水一样流了出来,眼睛一眨,中舱就满了,又一歇,前后舱也满了。大家这才明白,韩家为啥要千叮万嘱。可是懊恼已经迟了,一个浪头卷过来,连船带人沉到了江底。

几年以后,有个皇妃路过韩仓,看见此地有个这样的宅基,就想打听到底是啥人家。她来到韩家大门前,突然,皇妃身上挂着的珍珠,一颗“噼噼啪啪”地爆碎了。她吓坏了,立刻下令回宫。

回到宫中,皇帝一听这等怪事,光火了:“这还了得!即刻与我将那怪物捉来!”皇上令下。一大群兵马将开进了韩仓。韩湘子得知,却不动声色,仍旧笃悠悠地吃着茶,关照家人到仓库里舀一斗黄豆,前去迎战。家人们晓得主人有“撒豆成兵”的法术,心也安了。可是,他们出门一看,皇家官兵黑压压一片,看得见龙头,望不见龙尾巴,心一慌,把一斗豆朝地上一倒,滑脚就溜。结果,一粒豆也没变成兵,而官兵们趁势冲杀过来,把韩家团团围困。韩湘子见法术无效,就带上朱砂屏风,骑上竹龙驹,腾云驾雾上天走了,韩家就此败落。

后来人们看见天上的彩虹,就讲那是韩湘子在翻看朱砂屏风;看见天上飞过的流星,就讲韩湘子骑着竹龙驹在巡游呀。

韩湘子骑竹龙驹巡游施瑞康绘图

韩仓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撤销,并入了隔壁的彭渡村。此地现有一个旅游景区叫“韩湘水文化博物园”,以古树、古桥出名。园名“韩湘”就是根据传说而来,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也是如此。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八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少年来诵读《小辰光,那些故事——闵行民间文学汇编》本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系列丛书中“民艺乡俗”辑中的一册,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字,在尽量保持民间文学“原始状态”的同时,紧扣本土特色和风情,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确能感受到浓郁的民艺乡俗、生活气息,感受到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和英雄人物英勇无畏、惩恶扬善的正义力量。

2025年8月起,第二十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薄允希
编辑:陈依婷

初审:黄圣源(实习)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