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听说可能会癌变,真的假的?如何有效预防?在此,小编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科邹世恩主任医师为大家科普~
巧克力囊肿,并非和真的巧克力有关,而是因为其颜色呈褐色,看起来像巧克力,所以得名。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类型。正常情况下,来月经时,脱落的子宫内膜会伴随血液顺着阴道流出体外。但有时候它会“迷路”,跑到其他地方,比如卵巢,就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
巧克力囊肿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存在极小的癌变风险。所以,一旦确诊,还是别掉以轻心。
以下这些情况,千万不能忽视。
40岁以上女性,癌变风险相对高一些,即使绝经后也不能疏忽,如果囊肿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增大,更需要重视。
多年没有规范治疗,或者经常复发。
B超提示囊壁增厚、存在实质成分、血流丰富,或者囊肿短时间内明显增大等。
如CA125明显升高。
伴有腹痛、消瘦、腹胀、腹水等,更要引起警惕。
如果家里有人得过卵巢癌、乳腺癌等,也属于高危人群,要格外小心。
不过,姐妹们也不要太过于恐慌,巧克力囊肿真正发生癌变的只是极少数。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做好防护。
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别乱吃成分不明的保健品。
多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情绪,这些都能帮助降低风险。
如果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医生指导下,每3-6个月进行一次B超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同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抑制异位内膜生长,降低囊肿复发概率。如药物治疗后依然情况严重或怀疑恶变,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也需合理用药,预防复发。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
封面及配图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