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 文章详情

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浦东的人工智能创新“永不落幕”

转自: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2025-07-31 17:04:11

机器人轮番走上工厂流水线,组装零部件;冰冷的机器人“披上”柔软的外衣,安抚人心;看不见的算力早已“涌现”展区;180秒的“快闪”,预示着下一波AI(人工智能)最前沿技术的到来……在圆满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世博展览馆内几乎每一个展台上都能看到新的智能体、大模型、工具链的出现,首发首秀更是不断。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火爆程度从数据就可看出:创纪录的800家企业参展,带来3000余项产品及100多个首发新品参展,和去年相比,产品数量整整翻了一番。这场AI盛会虽已落幕,但AI创新“永不落幕”,浦东AI企业们不仅让产品在展馆内“炫技”,走出展馆后,更努力将这些产品带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预见具身智能的未来

专业示范动作的“康复师”、连续8小时作业的“工厂打工人”……相比去年WAIC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的静态秀,今年的WAIC上,数百台能够“下地干活”的人形机器人争相亮出独门绝技,让观众发出阵阵惊呼。

这一点,也让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感触颇深。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下一步的重点是走进工厂、走进生活,从“能走跑”到“能干活”,这是通用人形机器人的下一个风口,而国地中心未来也将围绕标准、创新、开源、生态这四方面来推动具身智能的发展。

在今年的WAIC展区,国地中心、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浦东多家链主企业均带来了最佳阵容,在几天的展示中既炫技能、更炫生态。

WAIC场外,浦东具身智能产业最集中的张江机器人谷,正抓紧建设新的应用场景体验空间。未来,在这一空间内,机器人将不止会在工厂拧螺丝,还能进店当服务员、导购员、咖啡师等。

构建开放融通的产业生态,除了创新企业的实力爆发,更需要政府搭建更高能级的平台,浦东在智算、语料、基模上正抓紧布局。

目前,浦东AI产业规模已超1600亿元,全市占比约40%,大模型领域,200余家垂类模型相关企业选择与浦东同行,其中28款大模型产品已经完成备案或登记。在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上,全区智能算力规模占全市总规模的近1/2。

当具身智能迈入发展“高速路”,浦东也正在更加突出地打造“人、技术、场景”共生共荣的AI城市新形态。如,计划未来释放超过30个应用场景;打造更为扎实的基础设施,包括年底投运的浦发黎明万卡智算集群、推出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即将上线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等。

打造全链创新开源生态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打一个年轻化。

在世博展览馆的地下B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利用地下空间,特设了Future Tech创新孵化板块。这里展出了200多个早期AI项目,覆盖模型生态与算力底座、具身智能与智能终端、智慧工业与绿色低碳、智慧医疗与大健康等八大细分赛道,年轻的创新分子弥漫在展馆的各个角落。

浦东打造的首个垂类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模力社区就将“秀场”搬到了这里,在“模力社区黑科技快闪秀”舞台上,16岁的高中生杨同学开启了他的180秒演讲。

这位高二学生去年还只是WAIC的观众。一年后,他带着自己开发的AI教学软件重返WAIC,并登上了“模力社区”的舞台。2年前,他就将目光对准了人工智能行业,找准痛点、组建团队、推出应用。他不仅在舞台上表现抢眼,还在现场就提出需求:面对台下潜在的投资人,先定个200万元的融资小目标。

年纪小,但带来的技术却很成熟,这样的年轻力量在浦东并不少见。如已入驻“模力社区”的影眸科技,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专注于3D生成大模型,并已与Amazon、字节跳动等全球知名客户建立深度合作。

模力社区于去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发布,同年8月底正式投入运营。目前,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张江已吸引近20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扎根生长。

“我们要做生态的链接者,AI行业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共创、共生、共享,是一个开源的生态,我们希望越来越多有志于AI的青年人加入,扩容生态圈。”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慧表示。

人工智能的创新不断涌现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闭幕式上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提到在浦东张江和徐汇北杨建设低成本、高智力密度的世界级垂类应用创新集聚高地,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不少新锐团队、高校院所等纷纷“加盟”浦东,将成为浦东人工智能生态产业链的同行者。

大会期间,张江集团与博银合创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浦东新区的大力支持下,聚焦复杂装配等高精度制造场景,推动具身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落地,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目前,浦东机器人企业超过100家,机器人核心企业产值达100多亿元。在张江,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已经集聚了70余家,包括10多家整机企业及50多家零部件及关键软件、功能型平台企业等。张江作为上海具身智能创新高地,已进入发展“加速跑”阶段,ABB机器人赋能中心、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放创新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等一批功能平台正形成产业引领带动作用。

如,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有限公司也在张江成立了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刘劼在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生态论坛——“具身智能:从科学走向产业的探索与创新”论坛时表示,创新中心为哈工大的技术成果转化打开了在上海、在长三角的窗口。

目前,由哈工大团队创建的上海具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落地张江机器人谷,并推出了自主研发的InsightOS通用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上海具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治军表示,将在浦东张江致力于构建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产业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条。

在浦东“诞生”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正为AI的发展筑牢根基,加速构建人机信任的边界,打造有温度、有价值、可信赖的人机协作生态,推动AI的创新不断涌现。

信息来源:浦东发布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唯一认证的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上海自贸区各类信息。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读懂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