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探寻老字号数字化破圈之路,浦东“Z世代”学子暑假开启“寻新之旅”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30 22:06:52


AI定制珠宝与百年金匠技艺碰撞,元宇宙联名款唤醒童年味道……七月,上海海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启了一场“寻新之旅”——走进南京路的老字号门店,对话品牌经营者与消费者,用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解码这些承载着海派记忆的品牌如何突破时光壁垒,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老字号在年轻人心中是什么模样?它们的创新能打动Z世代吗?”带着这些疑问,上海海洋大学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郑久华的协助下,设计了《上海老字号品牌消费与认知》调查问卷,团队成员兵分多路,线上线下共采集到333份有效样本。


调研数据显示,女性受访者占比高于男性,18-30岁的年轻群体成为参与主力。这一群体对老字号的整体印象以“产品可靠”为主,但“购买频率较低”成为普遍现象;值得关注的是,“产品创新”被列为最需改进的方向,而“品牌历史”仍是核心购买动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数据中清晰可见。



上海海洋大学实践团队齐聚南京路步行街,开启“走进老字号”线下调研。在沈大成门店,实践团队看到了这个1875年创立的品牌,既坚守着青团、条头糕的古法工艺,又推出了咸蛋黄肉松青团、《原神》联名月饼等爆款。团队采访发现,游客消费者更青睐“线下体验+顺丰到家”的模式。“抖音直播里的文创周边比奶糖还抢镜。”大白兔店长的介绍,让团队成员触摸到了老字号的“流量密码”:这家国民品牌不仅在城隍庙打造打卡地标,更通过小红书、微信私域构建起年轻社群,甚至推出NFT数字藏品,让“大白兔”从零食升级为社交符号。



在新雅饭店,实践团队了解到,这一百年餐饮品牌正以“季节限定+零售化”破局:腌笃鲜粽单月售20万只,预制菜进驻盒马,线上销量占比持续攀升。“年轻人没空下厨,却想吃正宗本帮菜,我们的热销产品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门店负责人道出了老字号对现代生活场景的适配。


“我们希望通过数据找到老字号转型的‘痛点’与‘痒点’。”实践团队成员顾家玉表示,在系统整理分析问卷数据、结合访谈成果后,团队已形成完整调研论文总结老字号转型的核心命题:多数消费者认可老字号的“可靠基因”,但期待更多创新;购买动机仍以情怀为主,如何将认知转化为高频消费,成为关键。


团队进一步提出六大发展路径: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深化科技融合、布局全球供应链、践行可持续发展、构建跨界联盟、推动代际传承创新。“真正的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让老品牌会说年轻人的语言。”实践团队在调研报告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