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第二十届“蓝色浦江”学术年会在杨浦滨江成功举办:共绘“水岸边的创新”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7-30 22:04:39

2025年7月29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杨浦、徐汇、虹口、黄浦四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iCity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KCEST-iCity智能城市知识服务平台、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支持的第二十届“蓝色浦江”学术年会——“水岸边的创新”学术论坛,在上海杨浦滨江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顶尖院士专家、行业领袖、城市管理者及科创企业代表等200余位专业人士,围绕黄浦江沿岸从“褐色工业”向“金色科创”跃升的路径,展开了深度研讨与思想碰撞。

聚焦水岸创新,洞见前沿趋势

主题演讲环节,六位重量级嘉宾带来了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精彩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以《水岸边的创新》为主题,溯源城市文明,展示实践案例,深入阐述了水岸创新的四季闭环,言明五条创新路径,以宏观视角深入洞察水岸创新各个环节之间的根本逻辑。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胡飞教授聚焦《公共服务设计,上海在行动》,聚焦HAI服务设计,探索数智蓝海。从青年到产业到公共服务,深入阐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结合丰富的《“一江一河”城市更新项目实践与思考》,强调水岸创新始终是追求目标,打通黄浦滨江独具特色的创新空间,并结合实践经验,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描绘水岸创新。

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同济大学-麻省理工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副主任Jarmo Suominen分享了《人与AI的协同共创》的洞见,用多模态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滨水空间设计、管理及服务创新,塑造未来智慧水岸的新形态。

合生商业华东区总经理邓汝舜以《水岸商业的未来可能》为题,强调水岸经济是场所的再塑造,结合多个滨水商业项目经验,用九大核心动作与杨浦滨江发展共振,建设年轻人的创意活力新天地,打造工业文明滨水生态文化带。

上海实业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峰在《打造水生态示范园》的演讲中,分享了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保障城市高效运行的优秀实践案例。用生态语言讲述水岸的绿色未来——科技与自然、治理与美学,共同织就生态文明的实践蓝图。

圆桌激荡思想,共谋“金色浦江”

论坛压轴的圆桌对话环节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胡飞教授主持,吴志强院士、章明教授、邓汝舜总经理围绕 “从蓝色浦江到金色浦江” 的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吴志强院士

从城市发展轴线和科创驱动的战略高度,强调“金色浦江”成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关键节点,在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上,实现“高价值功能”的精准嵌入。

章明教授

从滨江场景营造到内容运营,阐述如何构建具有产业吸引力与社群黏性的“科创生活圈”,跨界设计的要素组合,能有效激活空间的经济与社交价值。

邓汝舜总经理

讲述在黄浦江两岸,通过组织力和策展力,通过可推广的招商逻辑或业态组合策略,将科创空间、消费空间与文化空间打通,打造具有多元收益模式的滨水创新街区。

强化全球链接、深化场景营城、创新商业逻辑、突破机制壁垒、坚守生态优先,共同勾勒出“金色浦江”的未来发展路径。

凝聚共识,开启水岸创新新篇章

“蓝色浦江”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智识脉动,创办至今,已走过近二十载春秋。从“蓝色”象征的科技创新,到“浦江”孕育的城市希望,这一平台正成为上海城区间协同创新的重要枢纽,汇聚着前沿思想与时代关切。本次论坛聚焦“水岸边的创新”这一极具张力的主题。在全球科技加速“回归都市”的趋势下,黄浦江两岸作为上海最具文化底蕴与产业活力的空间母体,正孕育着面向未来的科创源点和人文高地。

本次论坛成果丰硕,不仅深入探讨了黄浦江沿岸创新发展的前沿理念、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更在思想碰撞中凝聚了共识:水岸空间是城市珍贵的战略资源,是科技回归都市的重要承载地,其成功转型需要跨界融合、机制创新与全球视野。 

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黄浦江打造国际领先的水岸科创策源地、探索“科创回归都市”的上海示范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和实践参考。这场高规格、高质量的思想盛宴,标志着“蓝色浦江”学术年会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服务上海城市发展方面开启了新篇章。

来源:杨浦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