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匠心:青少年文保修复体验”
系列工作坊
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的文物修复机构之一。经过师承制的代代相传,秉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匠人精神,上博目前已拥有三十余人的文物修复与复制团队,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和9个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铜器修复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家具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珂罗版书画复制技艺”“古代漆器修复技艺”“金石传拓技艺”“囊匣制作技艺”)。
值此暑假,我们特地推出“上博匠心:青少年文保修复体验”系列工作坊,邀请中小学生与亲子家庭走近上博文保修复,通过“看、听、触、创”的沉浸式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该系列将陆续推出:铜镜打磨(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破损瓷瓶修复(古陶瓷修复技艺)、闷盖式囊匣内囊制作(囊匣制作技艺)、木质小家具制作(古家具修复技艺)4种主题工作坊,每种工作坊皆分为7-12岁亲子场和13-18岁独立场。
①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铜镜打磨体验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9日
10:30(7-12岁亲子场,仅限一大一小)
14:30(13-18岁独立场)
活动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B1 多功能教室一号教室
主讲人:
张珮琛,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内容简介
在本次活动中,主讲人将首先以“为何要修复”“如何修复”“谁在修复”为核心,主讲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可溯源至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古铜局内修复高手“古铜张”一脉。第一代修复师王荣达先生正是“古铜张”张泰恩的再传弟子。他精湛的修复技艺在上博得以传承,至今已及四代。传统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包含清洗、拆除、去锈、矫形、拼接、配缺、塑形、翻模、刻纹、铸造、打磨、作色等十余个步骤,每个步骤均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团队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将各工序变的更为便利和安全,也使上博青铜器修复与复制兼顾审美与科学的高水准,为研究与展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后,主讲人将带领学员动手体验铜镜打磨。在古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物,更是工艺与审美的结晶。铜镜打磨技艺直接决定了镜面的清晰度与照人效果,经过精细打磨的铜镜表面光滑如新,能够清晰映照人像,展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铜镜打磨采用手工技法操作,使用不同目数的研磨材料(如砂纸、打磨膏等)逐层抛光,去除氧化层与瑕疵,使镜面恢复光亮。打磨后的铜镜不仅重现实用功能,更彰显“吉金不朽”的工艺智慧。
主讲人简介
张珮琛,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93年进入上海博物馆,从事金石类文物修复工作至今,为国内外文博机构修复与复制文物千余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金石类文物的修复与复制、新技术与材料在传统修复中的应用等。参与1996年至2023年间多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修复保护项目。文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号“文物医院”主理人。出版专著2部。
预约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2025年7月30日 9:00
10:30场(7-12岁)
14:30场(13-18岁)
②古陶瓷修复技艺&破损瓷瓶的修复体验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0日
10:30(7-12岁亲子场,仅限一大一小)
14:30(13-18岁独立场)
活动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B1 多功能教室一号教室
主讲人:
张力程,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青年人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第五代传人。
内容简介
在本次活动中,主讲人将首先讲授古陶瓷的修复技艺和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的发展等。古陶瓷修复技艺主要包括清洗、粘接、补缺、打磨、上色五大步骤,其难点在于如何补缺使补缺部分上色后达到和原器物浑然一体的效果。该项非遗技艺传承于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鼻祖饶鸿发先生,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历代工作者修复的陶瓷文物数以千计。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古陶瓷修复技艺团队积极探索新的修复材料和技法,同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和交流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为技艺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随后,主讲人将带领学员一同体验破损瓷瓶的修复。陶瓷器是我们日常常见的生活器具,但由于其材质的特性,往往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陶瓷器的破碎。本次体验活动就是让大家上手学习如何将破损瓷瓶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有的造型,满足继续使用的功能。瓷瓶的修复将通过清洗、预拼接、粘接、补全、作色等环节,最终使得破损的瓷瓶得到有效的修复,并达到观赏的效果。
主讲人简介
张力程,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青年人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第五代传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古陶瓷修复技艺的技法研究,古陶瓷修复材料的对比研究等。从事陶瓷类文物修复工作至今,完成200余件古代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著有《古陶瓷保护与修复基础》一书,2021年荣获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瓷器文物修复项目三等奖。
预约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2025年7月30日 9:00
10:30场(7-12岁)
14:30场(13-18岁)
温馨提醒:
1. 本次活动面向7-18岁的观众,请填写小朋友身份信息进行工作坊预约。其中7-12岁亲子场,每位报名的小观众仅可由一位家长陪同。
2. 预约者请在活动开始前30分钟起,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B1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教室(轮椅观众可从坡道至入口)。
3.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4. 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预约者请按时出席活动,缺席者将被限制预约后续免费教育活动。
博观大课堂·“龙腾中国”双师课堂
课程主题:
寻龙红山 是以中国
活动时间:
2025年 8月11日14:00-15:30
8月18日10:30-12:00
8月18日14:00-15:30
活动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B1 多功能教室三号教室
报名须知:
1. 本次开放的课程为高中及大学生场,仅限15-24岁学生报名。
2. 本活动包含课堂讲授和展厅探索两个环节。
3. 预约者请在活动开始前30分钟起,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 B1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教室 (轮椅观众可从坡道至入口)。
4.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5. 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预约者请按时出席活动,缺席者将被限制预约后续免费教育活动。
6. 本次三场活动内容相同,请勿重复预约。
课程简介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一颗璀璨明珠。红山先民以“坛庙冢”“玉龙凤”等,书写了古国时代的序章。这些红山文化著名的文化符号自北向南、由东到西,在交流中融合、发展。红山文化实证了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征,也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今天,让我们在双师课堂中一起走进上海博物馆的“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穿越历史长河,开启寻根之旅!
课程设计团队
本课程由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与上海初高中历史学科一线骨干教师共同开发设计,以展览内容为主体,将历史课堂教学与展厅探索相结合。
预约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2025年7月30日 10:00
8.11下午场
8.18上午场
8.18下午场
供稿丨教育部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