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研学营是首届“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的深化延伸,自今年春节启动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共吸引全国31个省份的7631名学子积极参与,征集到创意作品5648件。活动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精神培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搭建文化传承的实践舞台与科技探索的创新平台。
研学营学员体验分享“当AI遇见非遗”主题展区“我为爸爸做具茶盏”体验项目
研学营学员在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学习交流
研学营学员聆听专题报告
主办方精选具有孵化潜力的项目,通过研学营的形式,为热爱非遗与科技的青少年搭建起“从实践探索到成果深化与转化”的桥梁。学生在“非遗+AI”双导师的带领下,聚焦非遗内涵的深度挖掘与AI技术的创新应用,展开系统性学习与实践打磨,对现有项目进行迭代优化;他们走进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解码非遗创新案例中的文化基因与技术逻辑;深入科技企业,触摸人工智能的前沿脉动,为作品注入更鲜活的技术生命力;驻足上海博物馆,感悟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共生智慧;更是走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在“当AI遇见非遗”主题展区中,沉浸式体验科技与非遗碰撞的火花。
研学营学员走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在“当AI遇见非遗”主题展区体验互动
值得关注的是,“当AI遇见非遗”主题展区是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打造,既是本次研学营的重要实践场景,也是首届“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优秀成果的集中亮相。皮影、盘扣、剪纸、蓝染、古如歌、梁平抬儿调、金山农民画……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青春创意与文化传承的光芒。与此同时,展区依托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5所高校学术力量,聚焦旗袍、陶瓷、民乐、皮影戏、毛毡等5大非遗项目,构建创新展示与互动体验区,打造沉浸式、兴趣化的智能交互体验场景。
为“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十大合作伙伴颁证
开营仪式上,活动组委会还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浩兰生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共同为学子们搭建从创意孵化到产品落地的实践桥梁,助力非遗与AI的融合创新结出硕果。
“当AI遇见非遗”主题展区现场
主办方表示,本次研学营的深层意义,远不止于作品的优化升级。它更是一次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让青少年在非遗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在AI技术应用中锤炼创新思维,在跨领域协作中涵养担当精神,为培养“懂非遗、通科技、有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搭建实践平台,让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在青少年手中活起来、走出去、传下去。
图文来源:上海教育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