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鼠尿病”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据媒体报道,
马来西亚本月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
23岁青年依克马
疑因饮用未清洁的罐装饮料,
染上“鼠尿病”,
4天后不幸离世。
依克马与友人登山时,可能饮用了未清洁的罐装饮料后受感染。其父亲称,依克马在本月中旬照常上班,15日开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到私人诊所就诊,医生仅开了发烧药和止痛药。17日病情恶化,室友送他到诊所后转至马六甲中央医院。
家人赶往医院途中,依克马还表示“我还可以撑”,但不久后就失去意识。最终,他于17日晚不治身亡。医生表示,依克马染上“鼠尿病”,短短4天,肾脏、肺部、神经系统和心脏均遭严重破坏。
在查询相关资料时可见,在2010年,马来西亚曾暴发“鼠尿病”,短短10天就夺去10人性命。当时的公开报道中指出,一名17岁的少年在吉北瓜拉尼浪本查泽宁瀑布嬉水后,染上病菌,随后不治身亡;另一名患者是30岁的槟州卫生局医务人员,他在吉南华玲拉达峇尤瀑布野餐后病发,随后不幸去世。
马来西亚卫生部曾提醒公众,尤其是身体有伤口的人在雨后不要去森林、瀑布、湖泊等有污水或污泥的高风险区。如果人们前往森林活动或露营,一旦生病,必须向医生报告详情,让医生寻找病因,以正确用药。鼠尿病是由老鼠或森林中的动物带菌引起,只要及早发现,有药物可医治。
“鼠尿病”其实就是医学上常说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这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微生物,其形态独特,犹如一条小蛇。其重要宿主为哺乳动物,如啮齿动物鼠类和大型哺乳动物牛、羊等,部分小型哺乳动物如蝙蝠也携带钩端螺旋体。
该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头痛、眼结膜充血、小腿痛、乏力等。严重的钩体病以黄疸、肾功能不全和出血倾向为特征。严重肺出血是重症钩体病的重要表现,虽然罕见,但致死率高达50%~70%。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24年我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为459例,无死亡病例。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在我国流行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下雨之后需格外注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李凌华介绍,下雨时,藏在动物尿液里的钩端螺旋体可能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水坑里,如果有人接触到了污水,比如在小溪里玩耍、在田间劳作、在水上作业、在野外游泳等,钩端螺旋体就会趁机侵入人体。
△图源:海南疾控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遇暴雨天气。暴雨过后的环境中,需要特别警惕“鼠尿病”的传播:当人体免疫力较弱或皮肤有破损时,接触被污染的污水、土壤等,容易引发感染;而老鼠啃食过的食物、饮料、外卖等,可能成为病菌的间接传播载体,进而增加食源性感染的风险。
因此,被洪水泡过的饮料、食物等绝对不能再食用!
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如接触洪水或食用被污染食品,出现腹泻、呕吐、发烧或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图片源自网络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潇湘晨报、国家应急广播、央视网等
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王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