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郭主任!8年来,我右上肺的这个结节一直让我‘吃不安、睡不香’,现在我终于不用再为此担心了。”
近日,在最新的AI辅助三维重建无创定位技术辅助下,杨浦区中心医院胸外科为86岁的郑阿姨实施了微创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后段精准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目前恢复良好。
郑阿姨与肺结节的“拉锯战”始于8年前的一次例行体检。当时她的右上肺发现了一个8毫米的磨玻璃结节,这让有着60余年肺结核病史、20余年胃间质瘤手术及其靶向治疗史,同时患有高血压、脑梗和冠心病的老人倍感忧虑。多年来,这个小小的肺结节就像悬在心里的石头,令郑阿姨和家人忐忑不安。
最近的一次CT复查显示,郑阿姨的肺结节已经增大至12.58毫米,密度变实,并出现了毛刺和胸膜牵拉等典型的恶性征象。郑阿姨一家担忧继续观察恐延误治疗,接受手术又怕老人身体承受不住。于是郑阿姨辗转多地看诊,试图寻找最优解。
最终,郑阿姨找到了杨浦区中心医院新引进的胸外科专家郭清奎主任。郭清奎决定在最新的AI辅助三维重建无创定位技术辅助下,为郑阿姨实施微创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后段精准切除及淋巴结采样或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传统穿刺定位常用的是经皮肺穿刺定位、经支气管穿刺定位及虚拟现实与3D打印定位等,各有优缺点但对高龄患者风险都相对较大。”郭清奎解释道,“而这项新技术就像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能让我们在不开胸的情况下规划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精准肺段切除,精确识别靶段肺段组织(靶段动脉、支气管和静脉)内部结构和肺结节位置,精细解剖操作,避免支气管和血管误断、误伤及大出血。”
经过完善准备后,手术团队仅通过一个3.5厘米的小切口,就成功完成了右上肺后段精准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顺利,无副损伤,病理结果显示,郑阿姨的结节确为浸润性腺癌,且所有切缘均为阴性,达到了根治性切除标准。整个手术过程出血仅30毫升,术后第2天郑阿姨就能下床活动,第3天自行到病房走廊活动,目前恢复良好。
据郭清奎介绍,随着AI(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诊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AI辅助三维重建无创定位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实现三精手术,即精确定位、精细操作和精准切除,让广大“结友”术后生活质量更高,预后更好。
即日起
杨浦区中心医院胸外科
将对收住手术的肺结节患者
提供免费的
AI辅助三维重建无创定位服务
欢迎广大患者咨询
资料 | 杨浦区中心医院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